
《哥特来自史》是拜占庭帝国的约达主素圆轮尼斯创作的民族处慢历史著作。
该书主要取转挥安向认落存茶酸材于三部业已完全流失或严重缺损的著作:罗马学者卡西奥多卢斯元老为东哥特国王提奥里克编写的《哥特史》、拜占庭史学家普利斯库斯编写的《拜占庭与阿提拉的历史想早由罪器官品百院》以及阿布拉比乌斯编写的360百科一部有关哥特人的史书。约达尼斯在书中多次提到这三位作家的名字,并加以赞扬和感谢。除此加之外,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也给该书增添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 中文名 哥特史
- 作者 【拜占庭】约达尼斯
- 作品体裁 民族历史
- 字数 约130000
内容简亮复困影只介
该书大体上可以被划来自分为五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约达尼斯首先描述了他当时一直的世界各地的概况。第3章描述了日耳曼人的发源地斯堪德扎岛,第4章至13章则是哥特人离开斯堪德扎岛,南下迁徙到东欧平原,建立家园、扩张领土的各类活动。
在第二部分中,360百科作者描述了哥特人与维限其斤八其他而耳曼民族及罗马帝国的关系测武,以及哥特民族分裂的历史。第1龙免边远4章是该书的核心篇章之一,记载了哥特人中地位最显赫的阿马尔王室成员的谱系。
在第三部分中,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匈人向他们发动了突然袭击。继东哥特王国崩粮责组势溃后,西哥特人也被迫向罗马帝国寻求避难。但因不堪忍受当地罗马官商的联合欺压,西哥实期特人发动起义,在阿德里亚堡战府地役中杀死了罗马皇帝瓦伦斯。当提奥多西皇帝在位时,西哥特人与罗马帝国言归于好,并建立了同盟关系。但提奥多西一死,西哥特人便兰撕毁同盟条约,重新发动了战争。缩继取在阿拉里克国王的率领下,他们总叫今限以而愿横扫巴尔干和意大利,并且攻占了罗马城。阿拉里克在远征北非的前夕突然病死,他的妹夫阿塔乌尔精粮既既跑测没么波优入夫预被俘的罗马公主普拉西迪娅结婚,然后率部前往高卢和西班牙,在那里建立了新的西哥特频苏的响准样王国阿塔乌尔夫的继承人瓦里亚巩固了西哥特人在高卢南部和西班牙的统治,并加强了与罗马人的友谊。与烧济德究此同时,汪达尔人在盖瑟里克国王的领导下,也在北非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王国。
验础车充曾假溶变电 第四部分叙述了阿提拉帝国的盛衰,以及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历史。
第五部分叙述哥特人与其他日耳曼民族瓜分西罗马帝国领土,以及东哥特王国被拜占庭帝国吞并的历史。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在约达尼斯写作《哥特史》和《罗马史》之时,东罗马帝国的军队正在意大利和东哥特军队激烈地交战。这是一济药马剧就标论值广道止场持续了十数年的战争,史称“哥特战争”。哥特战争爆发于535年,由于东哥特政权内部的不和,与东煤罗马帝国保持良好不讨赵少关系的摄政太后阿玛拉宗塔被和她一同共治的东哥特王提奥达哈德及其手下给谋害了。根据普罗柯比的说法,查士丁尼皇帝为了惩罚这种叫草坏置跟易不义的行为,便派遣将军蒙都斯和贝利撒留分别从陆路和海路对东哥特人进攻。这只是表面上的官方措辞。
实际上,高举“复兴罗马帝国”旗号的查士丁尼在收复了北非之后,理所当然地要将矛头指向意大利。哥特战争开始于535年结束于554年。在战争前期,在贝利撒留将军的领导下,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一路北上,在陆续攻克了罗马和米兰等意大利重镇之后,最终在540年占领了东哥特政权的首都拉文纳,迫使东哥特政权投降。东哥特王维提吉斯作为战俘被送往君士坦丁堡,并且受到查士丁尼皇帝的优待。但是,东哥特的残余势力并没有就此堰旗息鼓,而是在伊尔迪巴德和埃拉里克等人的领导下继续抗争。542年托提拉成为东哥特王之后,东哥特势力又逐渐在意大利发展壮大起来。540年代,在托提拉的率领下,东哥特军队自北向南逐渐收复了意大利的失地。544年,由于意大利局势紧迫,查士丁尼不得不派遣贝利撒留重返意大利指挥东罗马军队。在哥特战争过程中,意大利各地受到严重的破坏。罗马城轮番被东哥特和东罗马军队攻陷,一度成为一座空城,元老们纷纷逃往君士坦丁堡避难,还有一些则被迫作为托提拉的人质随着东哥特的军队辗转各地。到了551年左右,东哥特军队在托提拉的率领下占领了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成功地收复了大部分意大利的领地。不久,查士丁尼皇帝派遣将军纳尔泽斯率领一支大军前往意大利增援,由此而逐渐扭转了东罗马军队的颓势。在552-v553年间,东哥特首领托提拉及其继任者特亚相继战死,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也逐渐重新占领了意大利各地。到了554年8月,查士丁尼皇帝颁布《应教宗维吉利的请求的国事诏书》,具体规定了哥特战争后意大利所需要遵守的各项制度,实际上也宣告了东罗马帝国终于获得对意大利地区的有效统治。
写作年代
约达尼斯开始写作的年代并不难推测。在《罗马史》中,约达尼斯提到他写作的年代是“在查士丁尼皇帝统治的第二十四年”。查士丁尼于527年8月即位,据此推算,约达尼斯开始写作《罗马史》的时间应该是550年。另外,在《哥特史》中,约达尼斯在描述罗马历史上的一场大瘟疫的时候提到过:“就像我们9年前所遭受过的那样。”在541-542年间,君士坦丁堡爆发过一场著名的瘟疫,因此《哥特史》可能也是在大约同一时间和《罗马史》一起撰写的。同样地,约达尼斯成书的年代也基本上可以确定。在《罗马史》开头的“序言”中,约达尼斯说他已经把《罗马史》和《哥特史》整合到一起献给了他的友人。因此,这篇“序言”可能是作者在完成这两部著作后加上的。而《罗马史》最后的结语中,约达尼斯提到:“查士丁尼皇帝现在已经统治了二十四年。”由此推测,约达尼斯大约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便完成了这两部著作,而时间应该是551年前后。
写作材料
作者使用的最主要材料,是他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人物——弗拉维乌斯·马格努斯·奥尔利乌斯·卡西奥多卢斯元老——所写的内容丰富、文笔出众的《哥特史》。卡西奥多卢斯出身于罗马名门,他在学术界的声誉和他在政界的声誉一样高。他亲身经历过东哥特人对意大利的统治,曾是提奥多里克大王的一位能说会道的座上客,直到公元537年为止,都在提奥多里克及其继承者的东哥特王国政府内担任颇具影响力的显要职务。当维提吉斯国王的政权悲惨地覆灭之后,他于公元540年出家为僧侣,并回到他在布鲁提尔(Bruttii)地区建立的修道院,直到公元570年左右,才以高寿去世。按照提奥多里克的指示,他写了由12卷组成的《哥特史》,其原先的题目可能和约达尼斯的这本书完全一致。和卡西奥多卢斯所有的著作一样,这部书的写作用意也在于为那位伟大的哥特王和阿马尔家族歌功颂德。遗憾的是,它现在已经遗失了。与此相反,他的另一本对断代史很有意义的书,本来是当语法范文用的文选Variarum LibriⅫ,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据约达尼斯自己说,他只是请卡西奥多卢斯当年的一位管事花了三天时间,为自己把《哥特史》通读了一遍,就把这当作了他作品的主要材料来源。他又补充说,本书“开头和结尾,更多的是中间”部分出自他自己的知识。尤其有意义的是他关于公元526年以后历史的描述,因为他自己亲身经历了那些事件。
作品目录
德文版引言 | 12 多瑙河 | 26 阿德里亚堡战役 | 4协为路城类处个评乱0 沙隆会战 | 54 提乌迪米尔国王 |
哥特史 | 1屋曲武晚设3 图密善皇帝 | 27 提奥来自多西皇帝 | 41 战斗的结局 | 55 提乌迪米尔的征服战争 |
前言 | 14 阿马尔家360百科族世系 | 28 西哥特一罗马报官沙值围亚航企蛋今即同盟 | 42 阿提拉人侵意大利 | 56 提据总假权研双如六赵乌迪米尔与罗马帝国 |
1 世界地理概况 | 15 马克西明皇帝 | 29 同盟的终结 | 43 阿提拉入侵高卢 | 57 提奥多里克的即位 |
2 氧坏标率压向置不列颠岛 | 16 奥斯特罗哥塔国王 | 30 阿拉里克国王 | 44 提奥多里克国王 | 58 提奥多里克的政权 |
脱六3 斯堪德扎岛 | 17 格皮德战争 | 31阿塔乌尔夫与普拉希迪娅 | 45 欧里克国王 | 5因探呼根引来川孩激帮9 阿塔拉里克国王 |
4 哥特人的迁移 | 18 德基乌斯皇帝 | 32 瓦里亚国王 | 办以良谈局得十若商此46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60 东哥特王国晚期诸王 |
5 斯奇提亚 | 19 大瘟疫 | 33 盖瑟里克听护国王 | 47 欧里克之死 | 结束语 |
6 中东 | 20 南征亚细亚 | 34 阿提拉的崛起 | 48 东哥特人与匈人 | 《罗马史》节选(367-386节) |
7 高加索山区 | 21 病材作构快段张斤君士坦丁皇帝 | 35 阿提拉的身世 | 49 阿提拉之完绿例民初而气质护础观死 | 附录 |
8 亚马孙人 | 22 汪达尔战争 | 36 抗匈联军的组建 | 50 匈人帝国的崩溃 | |
9 特勒福斯国王 | 23 埃尔马纳里克国王 | 37 阿提拉的备战 | 51 小种哥特人 | |
难谈呀排庆茶10 哥特与波斯、马其顿 | 24 匈人的入侵 | 38 两军照露调概的布阵 | 52 匈人帝国的遗产 | |
11 迪但注威下西纽斯的教学 | 25 西哥特人的逃亡 | 39 阿提拉的战前演讲 | 53 潘诺尼亚的东哥特王国 |
作品鉴赏
创作意图
学者们对约达尼斯的撰史意图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这些研究者主要都集中于素般阿件乐翻从《哥特史》解读约达尼斯的意图,然而《哥特史》中约达尼斯的观点似乎是十分模糊甚至先球是互相矛盾的。一方面,约达尼斯在《哥特史》中并不吝惜对哥特人历史的赞美,甚至是美化。在描写378年的阿德里安堡战役的起因时,约达尼斯说,哥特人最初是作为难民前来罗马帝国避难的,他们愿意做罗马帝国的臣民。当时的皇帝瓦伦斯欣然允许这些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不过,负责接待哥特人的罗马军官们却趁机向这些正处于饥荒中的哥特难民们敲诈勒索,向他们高价兜售粮食,迫使哥特人不得不卖儿鬻女以换取食物。此后,罗马的军名坚秋王判低院德居无款官们还试图在一次宴会上杀死哥特人的首领,所以哥特人才会被迫奋起反抗罗马人伟教周的军队。而且,在约达尼斯看来,瓦伦斯皇帝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中兵败被杀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信奉了阿里乌派的异端,所以理所当然会遭到上帝的惩罚,而且哥特人杀死他也纯属无意。而在记述410年哥特人洗劫罗马城的事件时,约达尼斯认为哥特人对意大利并没有进行任何破坏,而是罗马将军斯提利科对哥特人的偷袭首先激起了哥特人的敌意。而且,哥特人在洗劫罗马城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只是拿走了一些财物,也十分尊重教堂等人们避难的场所。
在描述东哥特政权的建立者狄奥德里克时,约达尼斯笔下的狄奥德里克是一位忠心耿耿为罗马帝国效力的将军。在《哥特史》中,哥特人的历史随着贝利撒留的军队对东哥特王国的征服而结束了。约达尼斯将维提吉斯的投降看作哥特人历史结束的标志,并且在《哥特史》中如此评价道:“由此,一个著名的王国和无比英勇的民族在延续了将近两千零三十年之后,被诸多民族的征服者查士丁尼皇帝通过他最忠诚的执政官贝利撒留征服了。”这样的评价似乎也是对哥特人历史的赞美。
另一方面,一旦涉及与他那个时代哥特战争有关的内容,约达尼斯的论述则与当时罗马帝国东部的官方立场非常相似。对于刚结束不久的汪达尔战争,约达尼斯评论道:“由于之前皇帝们的懦弱和将领们的不忠,(非洲)长期以来被从罗马帝国中割裂了出去,如今由英明的君主和忠诚的将领恢复了它,现在那里欣欣向荣。”这番论述几乎和汪达尔战争结束后查士丁尼颁布的整顿阿非利加行省的法令在口径上完全一致,都是通过强调前代罗马皇帝们的无能来彰显查士丁尼收复非洲的业绩,突出了过去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如今罗马帝国的“复兴”。而《哥特史》的结语显然也能够被看作是为查士丁尼皇帝歌功颂德的:“这个光荣的族群臣服于一位更加光荣的君主,一位更加英勇的领袖,获得胜利而凯旋的查士丁尼皇帝和贝利撒留执政官将被称为汪达尔人的征服者、非洲人的征服者、哥特人的征服者……即便如此我也不会将所有关于他们(哥特人)的记载写出来,也不会把他们的业绩说得和他们的征服者一样光荣。”
如果仅仅从《哥特史》来看,可以说约达尼斯似乎并没有特别偏向哥特人或者罗马人的任何一方,也可以说他同时偏向了罗马人和哥特人,很难从中判断出他到底有何意图。
艺术缺陷
约达尼斯加工资料的方法,不少地方有待改进。他确实在努力理解希腊语和拉丁语;但是,以他的学识和能力来说,他还远远未达到那个时代应有的语言水准。他对拉丁语外行的运用水平,他组织材料时的无能表现,他对重点篇章低劣的总结和把握能力,实际上都应该阻止他进行写作。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其实也非常低,并不掩饰自己的能力缺陷。
该书的缺点也较为明显:长期以来,约达尼斯的文笔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批评。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尽管哥特人有自己的文字,但该书用拉丁文写成的,而拉丁文并不是约达尼斯的母语。他大概很晚才开始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而直到本书完成为止,他对这两种语言还都不是很精通。他似乎无法完全读懂卡西奥多卢斯的《哥特史》,或者至少阅读速度过慢。因此,本书的结构显得不尽合理,叙事次序颠三倒四,语法错误连篇,文风呆滞死板,词句不断重复,很多地方读来令人费解。所有行文流畅的地方,几乎全都是约达尼斯对其他作家著作不加修改的摘抄。
除了文笔问题以外,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民族感情影响,约达尼斯在该书中极力歌颂哥特人和拜占庭当局,为此不惜篡改史实的做法,也广受非议。
作品影响
公元375—568年,被成为欧洲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时代。在此期间,众多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蛮族部落入侵罗马帝国,并将其摧毁。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先后建立起了数十个日耳曼人的“民族国家”,给欧洲未来的政治版图打下了基础。这段历史上乘罗马帝国,下启中世纪,因而具有极其独特的重要性。但由于文化落后,各日耳曼民族很少写作历史文献。拜占庭帝国神职人员约达尼斯编写的《哥特史》,就一起保存完整、内容丰富、许是详细等众多优点,备受后世学者的青睐,成为日耳曼人史、罗马帝国史以及民族大迁徙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参考书。
瑕不掩瑜,也因为卡西奥多卢斯的《哥特史》及其他同题材著作的流失,自中世纪以来,约达尼斯的《哥特史》一直受到西方史学界的广泛重视,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18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他的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里,就曾大段的摘译或简述了该书中的许多段落。
作者简介
约达尼斯是阿拉诺维亚慕提斯之子,帕里亚(Paria)之孙,后者曾在第一个带领斯基尔人(Sciri)、萨达伽里人(Sadagarii)和阿兰人迁移到莫伊西亚(Moesia)的康达克(拜占庭)约达尼斯著;罗(Candae)手下担任书记。对他自称哥特人的怀疑,是没有什么理由的。像蒙森(Mommsen)所推测的那样,他是斯基尔人、萨达伽里人和阿兰人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