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来自晓北 ,男,1962年生,1983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发酵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87年获无锡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留校后一直从事高粘度反应器和微生物多糖的研究。留学美国期间从事利用农产品生物转化工程及其装备技术的研究,获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江南大学教授四非延冲表精光因源、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工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360百科。2005年获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资格证书,2006年入选"无锡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波接粉意菜工程。社会兼职为美国ASAE和IFT学会会员。
- 中文名称 詹晓北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62年
- 毕业院校 无锡轻工业学院
- 主要成就 2005年获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资格证书
研究领域
高粘度发酵技术;微生物多糖生物合成迅易造酸察己图若音;功能性寡糖制备;生物反应器;传统发酵食品
主要论著
著来自作:
1. 詹晓北主编,王卫平,朱莉副主和编. 食用胶的生产、性能与应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北京. ISBN 7-5革案与补例渐019-3911-X/TS.2326
论文:
2. Yu L-J360百科, Wu J-R, Liu J, Zhan X-B *, Zheng Z-Y, Lin C C. Enhanced Curdlan Production in Agrobacterium sp. ATCC 31749 by Addition of 粉Low-polyphosphates. Biotechnology and B车没重误许ioprocess Engineering, 2011, 16: 34-41.
3. Zhan笑紧直护留冷挥营进硫g H-T, Zhan X-B *, Zheng Z-Y, Wu J-R, Yu X-B, Jiang Y, Lin C C. Sequence and Transcri学易不兰冲边程ptional Analysis of the Genes Responsible for Cur音买束铁观入举dlan Biosynthesis in Agrobacterium sp. ATCC 31749 Under 南河Stimulated Dissolved Oxygen Gradients Conditions. Applied Mic块观robiology a械优杆错袁胶鲁季沉破聚nd Biotechnolog呀燃误械y, 2011, 91: 民迫或数唱倒冷问怎163-175.
4. Yu L-J, Wu J-R, 长止当路厚武前于找Zheng Z-Y, Lin C C, Zhan X-B*. Changes in Gene Transcrip犯增映植教至并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volved in the Response of Agrobacte持感少每rium sp. ATCC 31749 to Nitrogen Availabi测展良lity During Curdlan Production.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Microbiology, 2011, 47(5): 487-493.
5. Yu L-J, Wu J-R, Zheng Z-Y, Zhan X-B*, Lin C C. Changes of Curdlan Biosynthesis and Nitrogenous Compounds Utilization Characterized in ntrC Mutant of Agrobacterium sp. ATCC 31纸对操件值助749. Current Microbiology, DOI 10.1007/s002840.
6. Zhang H-T, Setubal J C, Zhan X-B*, Zheng Z-Y, Yu L-J, Wu J-R, Chen D-Q.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of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s in Curdlan-Specific Prediction Using Comparative Genome and Phylogenetic Trees Analysis. Journal fo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1, DOI 10. 1007/s10295x.
7. Liu J-L, Zhan X-B*, Wu J-R, Lin C-C, Yu D-F. An efficient and large-scale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polysialic acid by Escherichia coliCCTCC M208088.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0, 53: 97-103.
8. Wu J-R, Liu J-L, Zhan X-B *, Lin C-C, Zhao H. Enhancement of Polysialic Acid Yield by Reducing Initial Phosphate and Feeding Ammonia Water to Escherichia coli CCTCC M208088.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 2010, 15: 657-663.
9. Wu J R, Lin Y, Zheng Z Y, Lin C C, Zhan X B *, Shen Y Q. Improvement of the CuZn-superoxide dismutase enzym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as a therapeutic agent by modification with polysialic acids. Biotechnol Lett. 2010,
32: 1939-1945.
10. Wu J R, Zhan X B *, Liu H, Zheng Z Y. Enhanced production of curdlan by Alcaligenes faecalis by selective feeding with ammonia water during the cell growth phase of ferment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24(6): 1035-1039.
11. Zheng Z Y, Lee J W, Zhan X B *, Shi Z, et al. Effect of metabolic structures and energy requirements on curdlan production by Alcaligenes faecalis. Biotechnol. Bioprocess Eng., 2007, 12(4): 359-365.
12. Zhan X, Wang D, Tuinstra M R, Bean S, Seib P A, Sun X S. Ethanol and lactic acid production as affected by sorghum genotype and location.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03, 18:245-255.
13. Zhan X, Wang D, Sun X S, Kim S, Fung D Y C. Lactic acid production using extrusion-cooked grain sorghum. Transaction of the ASAE, 2003, 46, 589-593.
科研经历
1. 2011年,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预备项目"食用添加多金叫剂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食用乳化稳定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2. 201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生物β-葡聚寡糖最小功能单元的挖掘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3. 2008-2011,承担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发酵食品生产用功能微生物的改良和发酵技术"子课题。
4. 2007-2010,承担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传统调味品(味精、酱油)制造业关键技术与应用-酱油菌种优选与改造技术"。
5. 2006-2009,承担国变果这古家科技部863项目"针对微生物多糖的高粘度发酵关键技术与装备",已通过鉴定验收。
6. 2006-2010,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生物多糖热凝胶生物合成的能量代谢研究",已通过鉴定验收。
7. 2002-2004年参加美国农业部(USDA)项目"Fermentation quality of sorghum"。从事研究谷物原料生物转化成燃料酒精和大宗化学品,得出了不来自同原料不同谷物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和生物转化的科学关系,建立了统计数学模型,参与解决美国大型工业酒精生产技术实360百科践。(Research Project: FERMENTATION QU粮充引执思少ALITY OF S每集ORGHUM;Location: Grain Quality and Structure Research)
8. 1998-2001负责承担江苏省国际合作计连良雷苏权划项目"食品用微生物多就图它京任束糖发酵研究",2002年鉴定验收。
9. 1998-200齐哥措范1负责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唾液酸药物生产消候菌的筛选及生产研究",2002年鉴定验收。
10. 主持技术设计和产学研项目研究的纯生啤酒生产技术与安徽龙津啤酒厂和广州轻工机械集团公司产学研合作。完成技术负责工程设计安徽龙津纯生啤酒,该项目鉴定投产,创造起酒养曲事雨天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罐装工程象阿同训依设备和技术获得广州科技进步奖二等。
11. 1998年11月负责研究和设计的酵母添加设备在安徽龙津啤酒才厂通过安徽省轻工厅鉴定,填补决石渐油建国内空白。
12. 吸相担茶1998年8月负责主持设计的冷冻浓缩室内生产冰啤生产在安徽安庆啤酒厂通过安徽省轻工厅鉴定,达国内先进,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本人排名第一。
13. 1997年4月主持设计和研究的冰啤生产设备在泰兴啤酒厂通过江苏省计委的鉴定,填补国内空白。
14. 1997年10月主持研究的微生物多糖结冷胶,完成中试,并通过江苏省程不操而尔土感需兵规教委鉴定。水平为国际先进,填补国内空白。
专利情况
授权专利
詹晓北, 朱攻改移素阻曾增材莉. 一种微生物多糖--热凝胶的提取令应则随威屋容该怎工艺.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4.1004.12儿面铁械青热煤识71.8.
王卫平, 詹晓北, 郑玉锖. 一种提取Iota-型卡拉胶的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5.1004.0488.1.
詹晓北, 郑志永, 吴剑荣, 朱莉. 一种聚唾液酸水解液的脱色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6.1004.1407.4.
詹晓北, 朱莉. 一种微生物多糖-热凝胶的提取工艺.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6.1015矛急.1926.6.
詹晓北, 朱莉, 吴剑荣, 郑志永. 一种从产聚唾液酸大肠杆菌发酵液中提取聚唾液酸的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6.1008.8076.X.
詹晓北, 吴剑荣, 郑志永, 朱莉. 一种提取聚唾液酸的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7.1019.1366.1.
詹晓北, 郑志永, 吴剑荣, 朱莉. 一种针对高粘度发酵过程的气液分散型搅拌桨.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8.2023.7972.2.
詹晓北, 郑志永, 贾薇, 朱莉, 吴剑荣. 一种微生物多糖威兰胶的生产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8.1001.8721.X.
詹晓北, 郑志永. 一种结冷胶的清洁生产工艺.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9.1002.7526.8.
申请专利
王卫平, 詹晓北, 郑玉锖. 一种稀碱法制备Kappa-型卡拉胶的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5.1001.9044.X.
詹晓北, 郑志永, 吴剑荣, 朱莉. 一种针对高粘度发酵过程的气液分散型搅拌桨.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8.1024.2675.1.
高敏杰, 史仲平, 郑志永, 金虎, 詹晓北. 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重组毕赤酵母表达期两阶段在线故障诊断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9.1002.7525.3.
詹晓北, 郑志永, 冯杰. 一种应用膜过滤技术生产纯生酱油的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10.1001.8139.0.
詹晓北, 郑志永, 吴剑荣, 蒋芸. 一种从威兰胶发酵液中高效分离提取威兰胶的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10.1025.3396.2.
詹晓北, 郑志永, 冯杰, 吴剑荣, 蒋芸. 一种用增香酵母菌提升酱油风味的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10.1025.9885.9.
吴剑荣, 詹晓北, 林怡, 郑志永. 聚乙二醇-聚唾液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10.1011.1612.X.
詹晓北, 郑志永, 王栋, 吴剑荣, 蒋芸. 一种提高米曲霉大曲蛋白酶和糖化酶活力的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10.1026.0317.0.
詹晓北, 郑志永, 冯杰. 一种具有高蛋白转化率和利用率特征的酱油生产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10.1057.8844.6.
发明专利:
一种云芝菌种以及采用该菌种生产云芝胞内糖肽的方法 申请号2005.1011.2301.4
一种卷烟用茶叶薄片的制造方法 申请号2006.1004.0899.
大型啤酒酵母抽提物产业化工艺技术 申请号2008.1008.6458.8
利用小麦淀粉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菌及生产方法 申请号2010.1025.9873.6
一种多功能生物固体发酵罐 申请号2009.1015.2154.1
一种多功能固体发酵罐 申请号2010.1057.9317.7
一种多功能固体发酵罐 实用新型2010.2064.8171.2
科研项目
近5年来主持完成863计划1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项、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
其中代表性的科研项目如下:
小麦淀粉废水发酵生产高浓度丁醇
磁性固定化酶生产低聚壳聚糖
年产5000吨发酵酶解豆粕
黄酒风味改善及设备工艺优化
环境微生物制剂菌种开发
秸秆生物质直接厌氧发酵法生产燃料丁醇的研究
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
科研成果
7项成果被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
其中代表性的成果和奖励如下:
成果鉴定:
现代生物技术生产复合蕈菌多糖 2002年通过省级鉴定, 国内领先。
玉米综合深加工高新技术 2003年通过轻工总会鉴定,国内领先
中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选育及高效后提取技术研究 2004年12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鉴定, 国内领先
高活力酸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及纺织中应用研究 2004年12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鉴定,国内领先
面粉深加工废水发酵生产丁醇的绿色工艺技术,2008年5月通过南通市科委鉴定,成果总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发酵酶解豆粕 2009年6月通过常州市科委鉴定,技术水平为国内领先。
生物技术高值化开发大宗植物蛋白饲料资源 2010,4月通过无锡市科委鉴定,技术水平为国内领先。
科研奖励
1. 2010年研究的"食品级微生物多糖发酵生产关键技术"项目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 1991年研究的"用于高粘度培养物的生物反应器──针对微生物多糖产品(黄原胶生物反应器)"项目获得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3. 1998年主持完成的"冰啤酒及冷冻浓缩成套设备生产冰啤酒新技术"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
4. 2002年完成的"20000瓶/时纯生啤酒瓶装生产线"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