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痿形声。字从疒从委,委亦声。"委"意为"软缩"、"软化"。"疒"与"委"联合起来表示"软缩病"、"软化病"。本义:肌肉软化

  • 中文名称 痿
  • 拼音 wěi
  • 注音 ㄨㄟˇ
  • 本义 肌肉软化
  • 释义 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

字形解释

  ⑴ wěi,ㄨㄟˇ

清北运占  ⑵ 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下~。阳~。

  ⑶ 郑码:TMZM,U:75FF,GBK:F0F4

  ⑷ 笔画数:13,部首:疒,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8

  ⑸ 笔顺编号:4134131234531

  ⑹ 笔顺读写:点、横、撇、选故坚括屋花销主诉担口点、提、撇、横、竖、撇、捺、撇点、撇、横

  ⑺ 四角号码:0014

汉字演变

  篆文、金文、甲骨文(如图1)

字义解释

  wěi

  [名]

  ⑴ 神经系统疾病。没提标专大筋肉萎缩,不能举动 [flacc来自id paralysis]

  痿,痹也。--《说文》

360百科  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素问·痿论》

  即位,痿痹。--《汉书·哀岁训主要冲诉松煤排蒸帝纪赞》

  痿痹,病证名。症见肌肉关节痹痛,痿弱无力,不能承受身体。《素问·气交变大论》:"暴挛痿痹,足不任身。"

  痿、痹、厥三病(证)培财容洲量洲,皆四肢疾患而古代多混同,且还有痿痹、痿爱石益情班玉信青功般厥、痹厥等称谓,如《说文·疒部》:"痿,痹疾也。"段玉裁注:"古多痿痹连言,因痹而痿也。"《汉书·哀帝纪》:"即位痿痹,末年寖剧。"师古云:"痿,亦痹病也。"故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有专门三篇论述《痹论》、《痿论》及《厥论》者,详细分别之。后世或有不察,仍沿袭之。然亦有精辟鉴别者,如张子和《儒门事亲》:"夫四末之疾……不仁或痛者,为痹与手操城;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

  ⑵ 又如:痿弱(肢体萎缩软弱);痿症(阳痿);痿症;痿疾(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特指阳痿);痿病降完会轻(肢体动作不便的病);痿废(痿缩残废);萎痹(肢体麻木不能动作的病);痿蹶(指双足麻痹,无法行动);痿不忘起(身体麻痹行动不便的人也不忘起行)

  ⑶ 男性生殖器官不能挺举的病 [impotence]。如:痿疾;阳痿

 军简印弱战友尽 ⑷ 衰竭 [exhau衡毛让物伤营便车示stion]。如:痿易(谓痿弱无力);痿顿(委靡不振);痿倒疲倦(百病缠身,精神不振);痿疲(谓疲弱不振);痿厥(萎弱气逆);痿瘁(痿缩枯槁)

  [动]

  ⑴ 用同"萎"。枯萎 [wither]。如:痿损(枯痿损伤)

  ⑵ [方]∶减弱 [weaken;abate]

  待了好一回,那阵风也萎了,依旧平和水港。--反三热范随重娘预土州清·张南庄《何典》

相关组词

  阳痿 痿疲 痿瘘 痿痟 痿厥 痿黄 痿痹 阴痿 痿蹷 肉痿 痿损 痿躄 痿疾 痿

古籍解释

  康熙字因定

  【午集中】【疒字部】痿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8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ࠀ�带给音好派联儒隹切,音甤。《说文》痹疾。《正韵》湿病。一曰两足不能相及。《内经》阳明虚则宗周想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矛括述米比伤你练攻痿。当各补其营,通其兪,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史记·韩王信传》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注》不能行。《前汉·哀帝酸均迫烟参因纪痿痹注》如淳曰:两足不能过曰痿。师古曰:痿亦痹病也。《枚乗·七发》出与入辇,命曰蹷痿之机。

  《史记·五宗世家》端为人贼戾,又阴痿。《注》正义曰:不能御妇人。

  注总给《广韵》於为切《集韵》《韵会》邕危切,ࠀ�音逶

  《广韵》人垂切《集韵》儒垂切,ࠀ�音撋。

  《广韵》《集韵》ࠀ�於伪切,委去声。义ࠀ�同。

  《集韵》邬贿切,音猥。㾯㾼,风病。或作痿。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