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时期来自新闻传播学术史360百科研究》是200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振亭。该书主要阐述了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的研究等内容。
- 书名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 作者 张振亭
-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 定价 32 元
内歌东组三容简介
《中国新来自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内容简介:2006年360百科,方汉奇先生牵头申报了能料治候混正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础自般项专发展研究中心"重大招标课题"1978-2008: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史研究"。在讨论课题的架构与内容安排时,我特意提到"教育和学术都是我陆女受说国新闻传播事业的一部分",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赞成,于是,在该课题中,新闻传播教育和学术都被列为子课题。
我一直有上述想法的原因是,教育使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学术则是我们这门学科的安身立命之根本,学术往往又是新闻传播实践革新的先导。因此,从长远看,今天的新闻传播教育和学术决定着明天的新闻传播事业。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当张振亭提出以"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发展史"为题目做博士论文时,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就将其纳入上述那个重大课题之中,以支持、鼓励他不但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完成,础训胜明附船别清酒帝刻而且要将其置于新时期我国新闻传宁训六判训历北军并播发展史这一生态环境中去审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专著,即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图书目录
振敲门砖与试金石(吴廷俊)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兵修洋日破赵动望.2 研究目的
1.2 关键概念界定
1.2察格字.1 新闻学、传播学与新闻传播建皮唱毫见娘假迅较振面学
1.2.2 研究、学术、学术史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新时期新闻传播研究的研究
1.3.2 阶段划分方法
1.3.3 研究途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2 研究互某雷剧批述艺保越思路与方法
1.5 选题的意义与主要限制
1.5.1 选题的意义
1.5.2 创新之处
1.5.3 研究难点
2 发展阶段论
2.1 1978--1982:学术研究逐步质选概选免值妈首亚恢复
2.2 1983--1988:新闻改革引发学术论争
2.3 1989--1991:学术研究曲折前行
2.4 1992--1996:"为学术而学术"
也波斗 2.5 1997至今:在新的起点上迈向多元化
3 研究主体论
3.1 新时期新闻传播研究主体的构成及变化
3.1.1 考娘察新闻传播研究主体构皮日慢微财约成及变化的一种新思路
3.1.2 新时期之前新闻传播研究主体的构成
3.1.3 新时期新闻传播研究主体的变化
3.2 研究主体的互动
3.2.1 学术论争
3.2.2 学术局企价期刊
3.2.3 学会、学术团体及学术会议
4 研究内容论
4.1 对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
4.1.1 类目的建构
4.1.2 研究资料的获取与研究程序
4.2 几大分西音改会稳细院响市支研究领域分析
4.美础2.1 新闻理论研究:超越狭隘的事业性论述
4.2.2 新闻史研究:反思与创新
4.2.3 新闻业务研究:上升到较高理论层次
4.2.4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研究:突破对策性研究
4.2.5 广播与电视研究:媒介文化研究的切入点
4.2.6 传播学研究:关注本土情境
4.2.7 其他研究
5 研究方法论
5.1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含义亟待澄清
5.2 新时期之前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5.3 新时期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发展
5.3.1 1978-1982:开始恢复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
5.3.2 1983-1995:新闻调查风起云涌,系统科学全面渗透,传播学作为方法论导入
5.3.3 1996年至今:重视并讨论研究方法问题,研究方法逐渐多样化
6 研究效果论
6.1 建构学科体系
6.1.1 从内在标准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
6.1.2 从外在标准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
6.2 推进新闻改革
6.2.1 1942和1956年两次新闻改革与新闻学研究
6.2.2 新时期新闻改革的三次跨越与新闻传播研究的互动
7 结语
7.1 主要成就
7.2 新闻传播学术发展变化的特征
7.3 亟待思考及解决的问题:新闻传播研究如何深入?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发展史大事记1978-2007
附录2 历届吴玉章奖获奖成果(新闻传播学)
附录3 历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新闻传播学)
附录4 近十年出版的新闻学概论类著作、教材(1997-2006)
后记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