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沔阳,现改为湖北省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之长江、车汉水交汇的冲积三角洲上,境内地势低平,湖泊河流星罗密布,有"水乡泽国"和"鱼米之乡"之称。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150万。通用语言沔阳话,属于官话。沔阳话来自即仙桃话。
- 中文名称 沔阳话
- 地点 沔阳
- 又称 仙桃话
- 属于 官话
溯源
沔来自阳(仙桃)建制至今,已历1500余年,而沔阳的文化史至少要推演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就是说,沔阳方言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经受了重重考验。一方面,它继承了土著原民的语言精华,淘汰了其中的糟粕;另一方面,它吸收了外听互设急落律轮一苏明剂来的语言因子,使之更加大众化。总之,沔阳方言在360百科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变化,而且不排除它曾经一度消亡,然后浴火重生。通过流浪,我们输出了三棒鼓文化,也带回了五湖四海的文化;通过迁徙,江西文化大量渗透,原生态文化受到重创,我们甚至无法得知属于先辈的东西究竟还剩下多少;通过交流,回民文化、土家族文化也融入血督已自封其间,我们发现,沔阳人的语言习惯和风俗习惯明显类似于邻近的土家族。
一方水土养一或方人。南北呼应的考襄河、东荆河,星罗棋布的渐货案氢美判并湖泊,纵横交错的沟渠,滋养了沔阳人,培育了沔阳方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方言的追根溯目及英资初庆社源,其实是对心灵的呼唤,也是一种思想的回归。这也是沔阳话的价值所在吧。
语言特色
西连荆州,东接武汉的沔阳语言方言区域,按语言学家定义,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其特点是处于北面河南和南边湖南之间的接合部,界乎于南腔北调,而又南北兼融。又因紧靠汉江,其民间口音、称谓,也区别于沿长江一线的"汉腔",成为东边武汉话和西边荆鱼沙话之间的"沔阳话"。沔才校甲坐眼磁停阳话与周边语音、语汇虽有差别,然而又受东南西北语言及称呼等方面的影响。
方言分区
正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沔阳方言还可细分,大致为四片。
一是仙(桃)彭(场)沙(湖)片:以三伏潭镇的夏市为界,往东囊括胡场、城区三办、彭场、沙湖、杨林尾等镇;北抵汉江;南接郭河、张沟、东荆河;东北与长埫口、西流河相交。面积约720平方公里,人口近60万。可以说是沔阳话的代表片。
二是陈(场)毛(嘴)郑(场)片:三伏潭来自往西,北抵汉江与天门为邻;西接审官续见工最州潜江;南依东荆河与监利相望;东至通海口、胡场。包括郑场、毛嘴、剅河以及陈场、三伏潭的部分地区。面积约69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特点是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360百科,没有入声,更切近西南官话主流。
三是零洲肉沔(城)通(海口)郭(河)张(沟)片:东、北与仙彭沙片相邻;西接陈场;南抵而介境整什东荆河与监利、洪湖对峙。面积约570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以沔城话为代表,明显有京腔的痕迹。
据沔阳县志记载,在明、清两个朝代,沔照观个胡城有近百人拥有进士、举人功名。他们大都在京城做过官,有的身居要职,有的还是皇帝的老师呢。满清入关后,把满清官话定为国语振满脸呼试汽视模尼展紧。这些京官和他们的家族压汉危烟棉间确二烟盾牛,长期居住京城,不断地在老家、货京城两地往返,不知不觉地就给沔城带回了一些北方官话。清末民初呀,沔城还有如苏道衡、吴南薰等许多出国留过学的学者体包项境四根觉威衡,他们在外地求学、工作,回家访友、讲学,也为沔城话的改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是西长片:长埫口以东,南接王场一带;北抵汉江;东望汉川、汉阳的扇形地带。即西磁材他带远向端流河、长埫口的部并无治完素老见交酸分地区。面积约416平方公里,人口过20万。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长黄具转气告子区讨社江中下游地区有一高祖西革面创力仅探强概句俗话,叫"十里不同音",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方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角。出门在外的人,通过方言就能确认谁是跟矛草极决木无积绝旧自己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化不开的乡情是与众不同的乡音所激发的。当浓重的乡音回响在耳边时,我们才查卷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到哪层社扩造里去。
方言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戏负架觉序剧、曲艺等艺术领域,被记载,被流传。沔阳戏剧主要有沔阳花鼓戏、沔阳皮影戏两种。曲艺主要有沔阳小曲、沔阳渔鼓、三棒鼓和沔阳民歌等。品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幽默风趣的地方语音给观众带来不少乐趣。因此有这样的说法:戏曲戏剧,娱乐意思,因地不同,各有差异。不管是本地原创,还是移植的文学剧本,只有用本地话来表演,才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例如,沔阳小曲《秋江赶潘》中的艄翁有这样一段韵白数板:
秋江河,一小舟,咿么子游,咿么子游,两边挂的金丝网,当中挂的钓鱼钩。钓鱼钩,钓鱼钩,钓不到虾子钓泥鳅,钓一条鳝鱼这么子粗,钓一条鲢鱼打鼓泅,打鼓泅。
韵白中的"这么子粗","打鼓泅",形象生动,幽默有趣。
又如,沔阳民歌《小女婿》是一首全国著名的搞笑歌曲,有鲜明的沔阳特色。
鸦雀子戛几戛,老鸹子哇几哇,人家的女婿多么大,我的妈妈子哟,我的女婿一嘀卡。
说起他一嘀卡,他人小鬼又大,我与那旁人说闲话,我的妈妈子哟,他鼓眼翻绿花。
隔壁的王大妈,跑过来劝奴家,一年小来两年大,我的妈妈子哟,好拐都不管他。
站在那踏板上,还冒得两尺长,我把他拖去喂豺狼,我的妈妈子哟,他吓得像鬼嚷。
睡到那鸡子叫,他扯起来一泡尿,把我的花被窝屙湿了,我的妈妈子哟,他真是个急着宝,他真是个急着宝!
还有沔阳花鼓戏《王瞎子算命》中的道白:
客们首不说话,不要打岔,今天听我说一段笑话。白天讲黑话,到了夜晚说白话。铁斧头,斗木把,句句说的是大实话。昔日有个算命王,他算八字不得比我强。他算天上有月亮,我算水里有鱼秧。他算庙里有和尚,我算绣房里有姑娘。我王先生不是此地人氏,我是沙湖沔阳州的人,自从来到这个码头上,住了好久就下了好久的连阴雨,真是吃的是冰块块,喝的西北风。今天好像没有下雨,待我掐指一算,今天逢丙,丙不藏日,今天是不会下雨的,不免将我的胡琴整顿整顿,上街去做几笔生意,赚几个钱来好吃饭啦!
王先生的一席道白,一语道破天机,算命是假的,骗钱是真的。搞笑吧?得承认,我们在品味中获得了充分的精神愉悦。这一切,都来自于沔阳方言的魅力。
天沔话婉曲起伏,就是数数数个"一二三",音程也颇不平淡。湖北近年的两个新作品,大歌舞《家住长江边》和现代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其中都有数数的段落,前者是数蛤蟆,后者是数鱼儿,使用的都是天沔话,数字间还嵌入了"呀""哪""啊"之类助词,数起来似说又似唱还能击节上板:"一呀二呀三哪,三哪二呀一呀,一呀二呀三哪四呀五啊六(lou)啊七呀!七六(lou)五四三二一四三二啊一呀!"
《数蛤蟆》是江汉平原的老民歌,不知道民歌的数数与王瞎子数数谁在先谁在后,抑或英雄所见略同,唱歌的与唱戏的民间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发现了本土方言的妙趣。《家住长江边》和《十二月等郎》都是女声数数,"一呀二呀三哪,三哪二呀一呀",女孩子的声音清凌凌的透明,像唱歌一样优美动听,又像游戏一样滑稽有趣,把沔阳方言的音乐性发挥到了极致。
方言举隅
1."爹、爷、伯"也可用来称呼女性。把父母的兄弟姊妹分别称呼"大爷、二爷、三爷、幺爷";把与自己父母同辈、年龄略大的夫妇,添上姓,分别称作"王伯伯、李伯伯";把自己母亲的未婚表姐、表弟、表妹,不分男女,一概称作"大爹、二爹、三爹、么爹"等。如小黄的哥哥姐姐的孩子称她为"幺爷",我母亲的姐姐的孩子称她为"三爷",我的姑妈姨妈我们统称为"伯伯",称外祖母为"家(ga念第一声)爹"。
2.称女儿为"坛子"。坛子原为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沔阳地面,女儿出嫁后,逢年过节,都要回家看望父母,所送的礼物当然少不了酒。用什么来盛酒呢?用缸太大,用壶太小,用口小肚大的坛子装酒最合适。当女儿回娘家在村口一露面,就有人向其家报喜:"你屋的酒坛子回来哒。"。"酒坛子"成了女儿的代名词。一般人家若生了个女孩,乡邻们便贺喜道:"恭贺您啷生哒个坛子!" 3.活见鬼。楚地道教巫风盛行,一般人都相信有鬼神。"活见鬼"是人们口头惯用语,字面意思是活人见到鬼。其引申义有三:(1)运气不佳。"今天算是活见鬼,下湖没打到个虾子,耽误哒半天工。"(2)指令人讨厌的、不正经的人。"他是个活见鬼,打皮闹绊过日子。"(3)办事不牢靠的人。"千万不要他管钱,他是个活见鬼。"
4.走火。楚地有崇火尚日的习俗。在楚民心目中,太阳是高挂天穹给人带来温暖光明的火团。天上有日,地上有火,人与万物赖以生存繁衍。火,成了楚人的自然崇拜物。如果夜里梦见了火,楚民认为那是好兆头,意味着要发财。楚有民谚:"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火"引申为好运气,"走火"指交好运。例如:"他这几天打牌好走火,每场都赢。"
5.泡〔pao念第一声〕(1)发胀,肿起。例如:"天太热,尸体都泡起来了。""你这个小翻泡的。"(2)物体或人肥虚、松软。例如:"这家馆子的油货炸得泡。""他长得一身泡肉,冇得屁用。"(3)虚的,装大。例如:"这人家里穷得叮当响,却在外面西装革履装泡。"(4)骗子、说谎者、说话不算数的人叫做泡皮。例如:你说他呀?哪个不晓得他是泡皮鬼?(5)泡<pao念第二声>浮起的意思:例如1>泡伙子:浮萍;2>汤圆煮的泡起来了就熟了
6.炒现饭。"现饭"指剩饭。"现"指旧的、老的、原来的、以前的,与普通话"现"的意义恰好相反。沔阳人把重复以前的话比喻为炒现饭。例如:"封建迷信问题,过去我已讲过多次,大家并没有引起重视,今天我还打算炒炒现饭。""现菜"亦指剩菜。
7.解(gai念第三声)手。起源于"江西填湖广"之说。明初,政府强制移民,强迫江西人迁往湖广地区。故土难离,江西人被反绑着双手离开自己的家园,去湖南走陆路,到湖北走水路。一部分人被用船押运至荆楚腹地,途中谁想方便,押送的官兵就解开他手上的绳索。这就是现今荆楚人及很多湖北人把上厕所叫"解手"的民间传说。
8.麻母,一种昆虫,学名金龟子。楚地的金龟子外形及大小与野蜜蜂近似,麻黄色,善飞,沔阳人叫它"麻母"。夏天,孩子们捉到它后,在其背部扎进一根细细的竹签,握在手中,此虫因疼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作死亡之舞,这是一种残酷的游戏。荆楚农村,少年儿童常常以此取乐。改革开放后,人们看到街上有带雨篷的人力三轮车,其外形酷似这种昆虫,很自然地叫它"麻母"。后来又把用摩托车改装的三轮车叫"电麻母",或幽默地叫"麻母的士",简称"麻的"。多数场合,人们仍统称为"麻母"。还将酒鬼叫"酒麻母",意思是麻母掉进酒缸里。
其他还有:掉底子(出洋相),天道(天气),高头(上边),袱子(手巾),哪个(谁),勤扒苦做(劳作辛苦),黑汗水流(汗流浃背),不清白(不精明),打皮绊(作风品质不好),流打鬼(不务正业),讲盘子(谈条件),润泡子(玩味),二黄八调(说话办事糊涂),无章打六野(说话不照理),半吊子(说话、为人不着调),小匣壳(骂人的话,小棺材,早死),扯皮拉筋(纠缠不清),造业巴煞(可怜样子),苕(傻瓜),垮子(腿子),黑黢打(很黑),开交(劝架),打鼓泅(游泳),等不一而足。
民间称谓
"女性称呼男性化"
在沔阳(今仙桃),对女性长辈亲人的称呼,按照辈分叫喊,既与男性亲人大致相同,把女性男性共称"爹"、"爷",又较男性亲人有所区分。
曾祖辈。称曾祖父为"老爹",称曾祖母也叫"老爹"或"姥姥",有的以"大老爹"和"小老爹"相区别。对社会上的曾祖辈男性女性老人,都以"老爹""姥姥"相称。对亲戚中的曾祖辈男女老人,按亲戚关系,称谓"舅老爹"、"姑老爹"、"姨老爹"等,其中对曾祖父的姊妹尊称为"老恩爹"。
祖辈。喊祖父为"爹爹",这是沔阳独有的称谓,有异于各地。对祖父之兄弟,按排行称"大爹"、"二爹"、"三爹"、"幺爹"等;称祖父之姐妹为"大恩爹"、"小恩爹"等;称祖母为"小爹",或直呼为"爹爹"。对祖母之妯娌,也喊成"大爹"、"二爹"等。我市毛嘴一带和毗邻的潜江市一样,叫喊祖父为"胡爹"、祖母为"妈爹"。
父母辈。称呼爸爸为"爷爷"。不过按字面分析,"爷"乃"父耶",似乎更符合造字本意。父大母小的子女,喊父为"大伯",喊母为"小伯";母大父小的子女,称父为"小爷",称母为"伯爷"。对父亲之兄弟和母亲之妯娌分别称为"大伯"、"二伯"、"三伯"或"伯爷"、"爷爷"、"三爷"、"大大"、"老子"等,如同对父亲的称呼。称舅妈为"舅伯",称姨妈为"姨伯",还有的喊姨妈按排行称为"几爷"的。郑场一带喊婶娘为"妻爷",是妻于爷的意思。
比如有个人有同胞弟兄四人,他排行老大,他的子女称呼其叔婶为"爷爷、二爷","小爷、三爷","幺爷、四爷";称其胞妹为"亲大",可谓典型的沔阳民间称呼。
造成沔阳"女性称呼男性化",是政治历史文化的遗存。
由于政治历史原因(清朝对皇后称"佛爷"、皇太后称"老佛爷"),皇家开了"女性称呼男性化"的先例,民间纷纷仿效,且逐渐"扩大化"。
我国最早的民歌总集《诗经》中多次出现"之子于归"的诗句,这里的"子"就是指出嫁时的姑娘。伟大诗人屈原在《九歌》中也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子慕予兮善窈窕"。前者"子"指洛神宓妃,后者"子"指山阿之美人。沔阳古属荆楚,受楚文化影响的沔阳称呼,可见对女性等同男性称呼早有渊源。
沔阳语言方言区域,按语言学家定义,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其特点是处于北面河南和南边湖南之间的接合部,界乎于南腔北调,而又南北兼融。又因紧靠汉江,其民间口音、称谓,也区别于沿长江一线的"汉腔",成为东边武汉话和西边荆沙话之间的"沔阳话"。沔阳话与周边语音、语汇虽有差别,然而又受东南西北语言及称呼等方面的影响。如湖南境内就是称"爸爸是爸,妈妈是爸,祖父叫爹,祖母也叫爹,分别男女的办法只有加大、细(即小),爸爸是大爸,妈妈是细爸,以此类推,哥哥当然是哥,姐姐也叫哥,弟弟叫老弟,妹妹也叫老弟"。沔阳民间的"女性称呼男性化",显然受到一江之隔的湖南的影响较多。
陈友谅曾与朱元璋争夺江山,明朝初年,湖广地区是双方叫战场,沔阳人几乎死于战火。如今生活在沔阳湖区的人们,多是江西移民的后代,移民带来了赣方言与称谓民俗。江西人中也有某些称呼女性亲人用男性称呼的事实。这就更丰富了沔阳人女性称呼男性化的内容。
"女性称呼男性化",是生产生活风俗的积淀。
论辈分,各代女性亲人,分别是祖辈、父辈、同辈、下辈的同胞姊妹。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等"男尊女卑"传统观念视为正统伦理,男性是治国治家的当权者,女性只能是"主内"的操持家务者,到堂屋似客称之为"堂客"。然而沔阳人敢于冲破这种宗法桎梏,男子名字能上宗谱,女子名字也能上谱,男人称"爹"、"爷",女子(坛子)也能称"爹"、"爷",尊姑为重,视女为大,折射出对男性中心地位动摇的一缕光辉。尤其"在几代单传、男丁不旺的家庭,人们渴望家里有更多的男性.即使在称谓上'男性'多一些,也可以自壮家庭声威,而女性乐于被称为'爷''爹',也反映了女子渴望地位平等、胜于男子的心理"。
沔阳人如同各地汉族人一样,也存在趋吉避邪心理。凡称"姑"字的叫法,避开与"孤"同音忌讳,而改用其他字代替。如无子嗣日"孤老",无父母日"孤儿"。再因女子未婚就以"妈、姨、娘"等相称,似乎也不甚雅致,于是故将姑奶奶、姑妈、姑娘的称谓改叫为"恩爹"、"幺爷"、"坛子"等,这里不单是对一个女性亲人的简单称呼,重要的是表达出叫喊者良好的心理祝愿。
生产、生活中,巾帼不让须眉,是导致女性称呼男性化的另一原因。沔阳水乡的女性,在繁重的农业、渔业、家庭副业生产中顶起了"半边天",如男打渔女荡桨,男耕田女插秧,还有采桑养蚕、纺纱织布、种瓜种菜、饲养牲畜等生产中劳苦功高。同时在挑花绣朵、浆衣洗裳、烧火料灶等日常生活事务中,更是独当一面或唱主角戏,受到家庭亲属和社会的尊敬,等同于男性亲人的称呼,情理所在,当之无愧。
女性生儿育女,含辛茹苦,把一代代子女从"十月怀胎"、哺乳抚育到教养成人,繁衍后代、传宗接代功不可没,人们尊称女性,其情可见。
女性称呼男性化,相信现在的仙桃人几乎每家都有其传统的称谓……
沔阳歇后语
其实方言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体现,方言歇后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结晶,是地域文化的标志。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民素质的逐步提高,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慢慢淡忘,但这些歇后语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1 黄瓜打锣--去了半头。 2、扁担倒下来--不识个"一"字。 3、桃树棍子--鬼不缠。
4、瞎子点灯--白费。 5、聋子的耳朵--摆设。 6、喜鹊登--梅(迷)。
7、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8、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9、爹爹背媳妇过河--好心讨不到好报。 10、屙屎打喷嚏--两头背时。
11、老鼠落在面缸里--糊一张嘴。 12、叫花子背不起--自讨的。 13、杆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4、茅厕里荡桨--敲屎(死) 15、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16、瞎子牵叫驴子--放不得手。
17、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18、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19、瞎子打婆娘--呵到了就是一顿。
20、自己屁股流鲜血,还跟别人诊痔疮--无能多事。 21、道士闯到鬼--法都使尽。
2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23、脱了裤子打屁--多此一举。 24、脑壳上长疮,脚底下流脓--坏透了。
25、癞蛤蟆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26、缺牙齿坐上席--一望无涯(牙)
27、管湖佬落到藕坑里--遭活孽(照荷叶) 28、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头。
29、荷叶包鳝鱼--鳅之溜之。 30、强盗偷了抵后门--后悔迟了。
31、叫花子打响鞭--穷快活。 32、棺材缝了伸出手来--死都想钱。
33、破子拜年--就膝(隙)一歪。 34、竹篮打水--一场空。 35、火烧乌龟--肚里疼。
36、篾穿豆腐--提不得。 37、豆腐掉在灰坑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
38、烘炉子靠水缸--你热他不热。 39、媳妇穿婆婆的鞋--老样。
40、粗腿子被蛇咬--肿(总)是一肿。 41、阎王要糊粥--鬼搞。
42、叫花子开杂粮行--一样有一点。 43、水里的月亮--看得到,捞不到。
44、驼子死了--不直(值)。 45、半夜时玩龙灯--玩转去了。
46、茶壶里装汤元--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 47、小气的儿子戴白帽子--小气死了。
48、舌头上长疱--了都了不得。 49、算命先生当军师--瞎指挥。
50、梁山上的军师--吴(无)用。 51、阿訇走到庙里--不是事(寺)。
52、三九天的萝卜--冻(动)了心。 53、筲箕里装菩萨--淘神。
54、粗大腿立杨桩--大头子朝了上。 55、皮影子打架--下独(毒)手。
56、皮影子上饭馆--人多财不旺。 57、怀里揣包盐--心都咸(寒)了。
58、鸡窝里插冲担--捣蛋。 59、黄泥巴落在裤裆里--不是屎(死)也是屎(死)。
60、两个哑巴一头睡--无得话说。 61、十一把桡子下水--五划六划。
62、夜蚊子衔秤砣--嘴劲。 63、巷子里搬楠竹--直来直去。
64、脑壳上顶血片子--红上顶。 65、冲担子插迷子--翘起火。
66、飞机上失火--丢机又丢人。 67、三天不屙屎--粪胀(混帐)。
68、花线吊颈--死都讲漂亮。 69、癞瘌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70、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 71、三天卖两条黄瓜--要紧不忙。
72、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 73、新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74、牙刷掉毛--光板眼。 75、茄子上结大椒--怪种。
76、顶碓窝子唱戏--人吃亏,戏唱不好看。 77、狗子头上长角--装羊(洋)。
78、矮子上楼梯--步步高。 79、芝麻开花--节节高。 80、猴子戴搭搭帽--假充人形。
81、一跤跌到门坎上--两不着实。 82、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83、冒牙佬吃豌豆--拐得疼。 84、老鼠拖油瓶--大头子在后头。
85、从地上滚到芦席上--高得一篾片。 86、猪八戒上城墙--倒打一耙。
87、痂子赶情--拿不出手。 88、狗子吃糍巴--望天夸。 89、狗子吃粽子--无解。
90、缺巴齿吃油面--拖进拖出。 91、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92、哑巴吃汤元--心中有数。 93、杂马眼看月亮--好大的星(心)。 94、扬叉捣兔子--胯里过。
95、瞎子踢毽子--一个不个。 96、老鼠趴杆秤--自秤(称)自。
97、高粱棒子做眼框--看穿了。 98、打老豆腐垫脚--做稳当事。 99、起风不下雨--干吹。
100、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法可设。 101、棉条打鼓--不鼓(懂)。
102、脚板抺清油--开溜。 103、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104、鹅卵石落到茅厕里--又硬又臭。 105、坛子里捉乌龟--手到擒拿。
106、一个民钱钪宝--无对子。 107、麻雀掉在粗糠里--空欢喜。
108、看戏的流眼泪--替古人担忧 109、一步楼--厕所 110、缺巴齿母妈过生--闹豁子。
111、铁铺开张--讲打 112、结巴说话--是是(四四)。 113、烘炉子靠水缸--你热他不热。
114、剃头担子--一头热。 115、一腰两--段(断) 116、神通广--大。
117、魁星点--斗(肚) 118、瓜子花--生 119、年年有--余(鱼) 120、安安送--米
121、天长地--久(酒) 122、谈今博--古(鼓) 123、投机耍--滑(多指道路泥泞)。
124、兰英的母妈穿花短裤--第一都不只。 125。阎王要糊涂吃--鬼搞
126。 阎王出告示--鬼看 127 。阎王搞斗殴--鬼打架 128。阎王化妆--鬼打扮
129。阎王开店铺--做鬼的买卖 130 。阎王拿簿子--勾魂
131。 阎王害相思病--被那女鬼迷住了
132。 阎王逛妓院--做鬼也风流
133。阎王练嗓音--鬼汪鬼叫
134。阎王说相声--鬼话连篇
135。阎王唱小曲--鬼蹦鬼跳
136。阎王办舞会--鬼腔鬼调
137。阎王写奏折--告阴状
138。阎王著书--鬼写
139。 阎王摆宴席--请鬼的客
140。阎王搔脑壳--在想鬼点子
141。 阎王捐官--想捞一把鬼交椅
142。阎王开赌场--输赢都是鬼
143。阎王害病--找鬼医
144。阎王玩魔术--搞的鬼把戏
145。阎王订条款--约束小鬼们
146。阎王画老虎--吓鬼
147。阎王家里装空调--鬼都怕热
148。卖油的不卖盐--不管闲(咸)事
149。猫子吃肠子--越拉越长
150。 缺巴齿吃油面--一望无涯(牙)
151。 缺巴齿嚼牛筋--白磨嘴皮
152。做梦搞旅游--好景不长
153。 做梦捡钞票--财迷心窍
154。 筛子筛豆子--格格不入
155。 狗咬老鼠--多管闲事
156。泥菩萨伸手--死活都要钱
157。泥瓦匠出身--和稀泥
158。捏鼻子吹螺号--忍气吞声
159。脑袋进了拍卖行--要钱不要命
160。脑袋上刷浆糊--糊涂到顶
161。脑壳上安电扇--出风头
162。泥做的菩萨--全靠贴金
163。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164。尼姑有喜--不好处理
165。尼姑生孩子--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166。尿壶掉井里--吞吞吐吐
167。尿壶没底--下流
168。女鬼偷汉--死不要脸
169。女儿国办婚事--难得有一回
170。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171。婊子送嫖客--虚情假意
172。辫搭子搭桥--忙得开绞
173。狗子吃粽子--无解
174。头上顶簸箕--好大的帽子
175。斗笠烂边--顶好
176。 阿訇走到庙里--不是事(寺)
177。跛子的屁股歪嘴的脸--邪皮(斜屁)邪(斜)脸
178。茄子上面生大椒--怪种
179。棉条打鼓--不懂(咚)
180。歪嘴巴吹火--一股邪风
181。狗子坐街椅子--不经人抬
182。无牙佬吃蒸肉--嚼味
183。牙刷无毛--光板眼
184。脚盆里生豆芽菜--知根知底
185。扬叉走路--走一步打两个桩
186。青蛙打架--钱(前)来钱(前)去
187。腰里别个死老鼠--诈称打铁的
188。打醋的瓢打酒--好大的臭(醋)调(吊)子
189。怀身妇女过独木桥--铤(挺)而走险
190。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
191。母猪嚼抹布--嚼味
192、青蛙打架--钱(前)来钱(前)去
193、狗子坐嘎椅子--不经人抬
194、皮影子打架--下独(毒)手
195 、皮影子上饭馆--人多财不旺
196、卖油的不卖盐--不管闲(咸)事
197、猫子吃肠子--越拉越长
198、缺巴齿吃油面--一望无涯(牙)
199、缺巴齿嚼牛筋--白磨嘴皮200
做梦搞旅游--好景不长
201、做梦捡钞票--财迷心窍
仙桃话
仙桃话又名"天沔话",是仙桃及其周边县市(天门、洪湖、汉川局部、潜江等地)人民所持的地方话。
一、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 (=厉害)
2.酣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 (=身材)
4.胯子 (=腿,胯读3声)
5.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妥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7.打赤巴 (上裸)
8.打挑挂 (下裸)
9.浮子(毛巾抹布等)
10.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
11.赤报挑挂 (全裸)
12. 洗打睡---(被动的)下课、下岗、被炒鱿鱼。
13. 打鼓泅--(游泳)
14. 喜咩鸟=喜得不得了
15.死人子 (死人)
16.通龙湖踏哪湖:(一塌糊涂)
17.学话(说话)
二、聊天常用语
1.么事、么家(什么)
2.妹得(=没有。)
3.是说得(=表示赞同)
4.铆起/铆倒 (=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5.是/不是那过事 =(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
6.冷那(=您)
7.肉奶(=柔软-)
8. 抖滴=里面)
9.通6、七饭(= 吃饭)
10.电水(=墨水)
11 撩江(=人比较有能耐,勤快)
12.汰搞么家 (在干什么)
13.腔朗搞 (怎么办)
14.窕挂 (赤露)
15.打鼓泅 (游泳)
16.孩子 (=鞋子)
17.瞎阔 (=一种称呼,近似于"家伙")
18.坛子 =女儿
19堂火病=神经病
20.夹生=形容人不清白
21.指嘎=手指头
22.一滴卡=一点点
23.晓得=清楚
24.挪些=那些
25.你歹地…=你在…
26.垮草=有阻碍
27.才一门/才门=刚才
28.兜哈=底下
29.枯=残忍
30.糊心蛮子=不知道轻重
31.德的狠=很得意
32.哈是=都是
33.疯痞子=头皮屑
34.活水--喝水
35.莫地莫气=神经病
36.通龙湖踏哪湖
37.岔地(=没有问题)
38.照叶(=受罪)
39.咻、咪 (=吸)
40.只巴(=可能)
41.搞么事啊 (=搞么名堂;你想干什么)
42.搞不清白 (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
43.耍进(=漂亮)
44.凹做(=脏)
三、吵架常用语
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4声)
3.你要\"枪哪搞,枪哪方\"? (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4.憨头日脑 (=很笨)
6.板马养的 (仙桃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
7.贴户=(故意地)
8.心里冒得数 (=心里没有数。数读\"瘦\"。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 杰; ②跟老子等倒起...)
9.敲死 (=(找死)
10.鬼款/瞎款 (=胡说、乱讲)
11.翻翘 (=不服气,\"翘\"读1声)
12.掉地大 (=出丑、吃亏)
13.掉底子,须眼字。 (=丢人)
14.歹阳寿=短命
15..应字莫字。(=真是莫名其妙)
16.你算个屌(=你算个屁)
17.屌都不屌你(=没把你放在眼里)
18..苕/苕气(=傻)
19.半转(=250)
20.斗闪放(=放鸽子,恶作剧)
21.抛痞(=不塌实)
22.拐打(=完了)
23.错了拐(=出了事)
24.拐子(=老大)
25.拐家伙(=坏东西)
26.厌气(=讨厌)
27.讨死人闲(=非常讨厌)
28.冒名堂(=形容不真实的)
29.流打鬼(=流氓)
30.耍进(=漂亮)
31.瓢根(=勺子)
32.刨皮(=不塌实42.乔子,情况,都是情人的意思
33.瞎阔=一种称呼,近似于"家伙"
34.糊心蛮子=不知道轻重
35.哈是=都是
36.嘎莽=胳膊
37.之护巴也贼=谎言
38.莫地莫气=神经
39.挎死他=扇他耳光!!(kuá 死他)
40.抓死他=踢他两脚!!(zhuá死他)
41.挨筋傍骨---表示入情入理
42.轻神----表示多动,不成熟等
43.呼---其实是"哄"的异读,
44.入(yu)铁---事情已经完了,入了铁家伙(棺材)吗?
45.强偷(tǒu):小偷
46.人当疯:神经病
47.呼狡猾:撒谎
48.获倒:抓住他
49.塞打<塞是2声sái>-(瘦哒)唬
50.黄离黄昏-(不清醒.糊涂)
51.参阔水-(困.打瞌睡)
52.啊吧-(哑巴)
53.贼吧-(嘴巴)
54.侉子-(腿)
55.桔梗-(罗嗦.)
56.斗散黄-(唬弄人)
57.一滴卡=一点点
58.唐火病=坏蛋
59.憨吧=傻子
60.等一哈哈=等会儿
61.通6=展6=吃饭
62.生啊子=孙子
63.新姑娘=新娘
64.好朝=好烦人
65.嚎=哭
66.照叶=可怜
67.凹作死打=脏
68.等他=仅他=随他去!!!
69.色子=虱子(几子)(跳蚤)
70.枪小神子=阴阳怪气
71.憨吧=笨
72.日本弹琴=说话不中听
73.克毛死的克=上厕所
74.嘎哪嘛=外婆=加加
75.血古团流(全身都是血)
76.蛮子胡子 = 抹布
77.泥粑坨子 = 土
78.橡巾Q子 = (缠头发地)
79.剐皮 = 剥皮
80.板tèn = 板凳
81.胡羡蒙 = 乞丐
82.边哈(hǎ) = 旁边
83.直机倒 = 只知道
84.机倒 = 挂念
85.同国之 = 仅仅只有
86.紧管之 = 尽量去做
87.活共之有 = 总共只有
88.辽撇滴卡 = 大方点/迅速点
89.粑粑 = 大便
90.一屁死哈 = 一哈哈 = 一会儿
91.癌霉 = 责备
92.扯之呼 = 撒谎
93.嘴kó字 = 嘴巴
94.豆逛字 = 豆荚
95.罗补 = 萝卜
96.折猛tě字 = 蚱蚂
97.折猪 = 蜘蛛
98.高吧 = 玉米
99.勺 = 红薯
100.wó字 = 飞蛾
101.青圣骨头 = 犯* = 青地青圣
102.ké马 = 青蛙
103.赖hōu字 = 癞蛤蟆
104.门字 = 蚊子
105.饭门字 = 苍蝇
106.盘 = 包
107.qió字 = 鸟
108.丁丁 = 蜻蜓
109.倒地锅地[发]一哈 = 煎一下
110.dóu地 = 里面
111.斗活字 = 窜通阴谋 = 使暗箱
112.挪耶 = 那边
113.皮脸 = 鼻涕
115.应字莫字
116.较口较嘴(zěi) = 顶嘴
117.抠 = 抓痒痒
118.结吧尺 = 结巴 = 口吃
119.杭(hǎng)嘛 = 难道 杭嘛是他呀?= 难道是他吗?
120.九开 = 拧开
121.样声揍 = 立刻 = 马上 样声揍走打 = 立刻就走了!!
122.白搂打[很白] 红通打[很红] 绿因打[很绿] 黄扑打[很黄] 黑区打
[很黑] 蓝闪打[很蓝] 硬帮打[很硬] 水跨打[很多水] 冷冰打[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