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谢馨

谢馨(1870-1952),字崇山,号伯南,又号白石山樵、海月楼主人、来自复园老人。祖籍陕西岚皋,随父定居白河县南康家坪。

  • 中文名称 谢馨
  • 别名 海月楼主人,复园老人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陕西岚皋
  • 出生日期 1870年

个人简介

 来自 谢馨(1870-1360百科952),字崇山,号伯南,又谈得准身底世呀号白石山樵、海月楼主人、复园老人。祖籍陕西岚皋,随父定居白河县南康家坪。光绪癸巳(18记汽旧93)恩科举人。光绪乙未病协屋(1895)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年(1903)签分云过注百诗考又难未南省通海县任知县,后任定远火器、蒙自知县。1911年辛亥革命后,辞职归极齐春测师对范月果里,到上海行医为业突燃完随。民国三年(1914)回乡。1932年被镇司占体限广判收两嵩军憨正琨师长聘为顾问,赞襄幕府,寄旅潼关。1933年,邵力子主陕,聘为省府顾问、陕西省经济委员会委员。1935年成为中国国学伯集展会会员,复任省主席王一山顾问。谢馨精中医,擅书法。

  谢氏世代长于绘画、工于书法,谢馨十四岁时作《梦仙》一诗,中赋有:"借榻禅房里,钟声夜未眠。解衣上绳床,卧看青色很记盾灯明灭。……丹崖夕阳为反年怎消面做协名下,碧海明月生。香过闻仙乐,飞琼吹凤笙……"燃映叫司县学前辈惊呼为"汉南既作具仍垂卷扩示身设左神童"。未及弱冠就通绝想执晓文学典籍,直至髫年通籍、蜚声翰苑。

  在边圆代众季陲云南七年的县令任上加称青粒,谢馨总是安步当车,深入村寨了解民情,施医于乡民。对当时官场上的人浮于事,尔虞我诈有深刻之认识。辛亥革命成功后,他离开通海,在蔡锷将军护送下至越南海防,后又辗转香港,到上海行医为业,寓居上海时,撰写一些评论文章,如《罪盐》、《敬告国会议员》等,旨在针砭时弊,匡复正道。民国三年(1914)归家奉亲。时袁世凯称帝,谢馨四处游说,并致函友好公开反袁。袁死,作诗嘲讽:"天怒已深人怨气,楚歌声里项王休。盖棺论定羞青史,民国清廷两不忠"。1932年谢被镇嵩军憨正琨师长聘为顾问,赞襄幕府,寄旅潼关。内战的疮痍使得他寝食难安,谢崇尚和为贵,战难和流血与他从戎的初衷相去甚远,于是他力辞镇嵩军顾问一职,取道武汉回到茅坪南乡。

个人经历

  1933年,邵力子主陕,聘为省府顾问、陕西省经济委员会委员。1935年成为中国国学会会员。复任省主席王一山顾问。他心知肚明,自己不过是"经济委员会列名而已"。在诗中写道:"经济前席耻素飧,但为宾客不为官",于一九三五年秋在西安加入中国国学会,潜心于国学研究。一九三七年夏,应邀参加西安市鼓楼书画义展,为抗战募集资金。

  1938年秋,辞去省府顾问职务,回到家乡白河,安度晚年。谢馨精中医。花甲之年后除吟诗、作画、读书、写字之外,常施岐黄之术于乡里,不取酬报。谢馨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文,抒情寄慨。年青时"筮仕滇疆"饱览南国风光,喜见"苗女如云笑拍肩,提筐袅袅晓风前。山花采得城中卖,看取红楼上翠钿。"归隐田园后 "身是田间一老农,破帽冲风拟再缝。归来倘遇耽吟客,饭颗山头趣又浓"。谢诗朴实无华、清隽雅逸,平实如香山、简远如陶令。 1933年,鲁秦侠驻白河时,与杨燮堂、陈贤之助资付梓,取名《海月楼诗文杂抄》共六卷,十余万言。

  谢一生清贫俭素。以一介寒儒自称,"风尘已了前身债,罢官仍是老书生"。生活上"奇温棉布被,甘美菜花羹",晚年更是"园种柿蕉聊代纸,炉烧柏艾抵熏香"。谢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在赴滇的《辰常舟中》,即告诫家人:"我家一尺布,农家一日粮。虽有升斗禄,亦当念疲甿(meng)"。挂印归去时以"载将明月一船去,赢得清风两袖齐!"自诩。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谢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