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遗址位于房山区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的云峰山下,距离市区48公里。云峰山又称九龙山,因其有九条山脊如九龙奔腾而得名。
- 中文名称 房山金陵遗址公园
- 地理位置 房山区
- 景点级别 无评级
- 门票价格 免费
- 占地面积 60 km²
景点介绍
经过两年多的发掘和清理,北京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金陵遗址,已经在房山区的大房山麓初现端倪,面积达60平方公里。

蓄水池竟是金太祖陵墓
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金陵遗址考古队队长黄秀纯介绍,发现完颜来自阿骨打的墓纯属偶360百科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考古专家就开始调查金陵遗址,当时就发现,在主陵区内距现存清代大宝顶遗迹前约15米处,有一巨型石坑,定名为祭祀坑。后来当地村民为搞绿化,曾将该坑用作蓄水池。
2002年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祭祀坑遗址进行清理发掘,发现这个大石坑非常奇怪,里面堆了200多块大石头,每块都有一吨重,好像是为掩藏什么。考古专家们把这些石头搬开后,果然发现了一处石椁墓。经过一年线几线达破家为该节历多发掘,迄今已从该墓中出土四具石椁,其中的雕龙纹、凤纹的汉白玉石椁为国内首次发现,应为皇室专用。根据史书及有关文献记载,金陵主陵区内应己或飞器华埋葬五代帝王,即太祖、太宗继因建盐势下足镇玉镇、德宗、睿宗、世宗。由于该墓坑位于整个金陵遗址中轴线上,专家初率头术刻望知掌宣步判定该墓坑为金太祖完试杨京映术云形据黑颜阿骨打的睿陵。

发现800年前金丝凤冠
发现龙凤石椁的墓坑为一竖穴石圹墓,平面呈长方形,东频防季科西长13米,南北宽9.2米至9压垂善却级出装短速.5米,深5.2米至3.6米。该坑用黄土从墓底夯筑,夯层总厚2.5米,以石椁顶板为准,其上平铺200余块巨型花岗岩石块。坑内发现的汉白玉雕凤纹石椁,椁盖、椁身均为整块石雕凿而成。椁盖呈长方形顶式,雕刻缠枝忍冬纹,四角刻卷云纹,中间为双凤纹填金非染青伤台消建否脚。
石椁内放置木棺一具,木棺外壁为红漆,漆外饰银片鎏金錾刻凤鸟纹。给黄秀纯队长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打开雨套首尔内飞现这验木棺,在棺内头骨处发现随葬有意县术一件金丝凤冠,不仅纹饰非常精美,保存得也十分完整,800多年了,仍然闪烁着黄金亮晶晶的光芒兰混经耐觉。在棺内头骨处,除有这件金丝凤冠外,还有一件雕凤鸟纹玉饰件。
陵河渐尼汽袁墓旁有五座陪葬墓
专家们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西南第四块台地,发现5座陪葬墓,其中有端后2座未被扰动的墓室。墓室四壁石条垒砌,外壁相涂抹白灰,室内底部放置石棺床,木棺已朽,肢骨散乱。出土铜把铁剑、石枕、磁州窑龙凤罐及金"泰和"铜钱等遗物。
文物工作者还采集到了大量的文物遗存,包括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升入速兴控足双龙石栏板、雕花纹石额握必强于定讲光吃查护台阶、汉白玉斗拱、高大的石座龙,还有龙首鸱吻、迦楞频伽、妙音鸟等珍贵文物。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的发掘和清理,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大量金代陵寝制度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今人对金代帝陵陵寝结构和平面布局形制的认识。此次金陵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金代帝王陵寝制度、女真族政治、经济、文化和中国历史都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北京市文物局的专家表示,下一步标约的重点工作将放在进一步确定其他陵墓的范围和位置,并做好已发掘文物的保护和再利足盾探岁给用。
北京最古老的帝王陵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房山麓的金陵,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皇陵,也是北京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比明代的皇家陵寝十三陵还要早。经过金海陵王(完颜亮)、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五世60年的营建,形成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大型皇家陵寝。调查发现,金陵主陵区在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门口村北的九龙山,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陵区以神道为中轴线,两侧对称布局,由石桥、神道、石踏道、台址(鹊台、乳台)、东西大殿、陵墙、陵寝等结构组成。
金陵介绍
金陵原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公元1153年建都燕京(北京)后,于1155年迁来太祖睿陵和太宗陵。在云峰山脚下,修建了北京地区第一个皇家陵园。1156年又迁来始祖等10个帝陵。后熙宗、世宗、章宗、睿宗、显宗等也陆续葬于此地,金陵故此得名。陵区内还葬有皇子及重要大臣的"诸王兆域"。1985年,文物部门开始对金陵遗址调查和试发掘,已发现石雕、碑记、御路和建筑构件、遗址等大量宝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