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苘麻,一年生亚灌木状复喜红良批岩笑星然草本,高达1-2m。茎枝被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2cm,被星状细柔毛,托叶早便酸差计落;叶片圆心形,长5-10cm,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被星状柔毛,边缘具细圆锯齿。
常见于路旁、荒地来自和田野间。我国除青藏高原不产外,其他达各地均产,东北360百科各地也有栽培。苘麻在中国的种植和利用已有悠久历史,最早记载见于《诗该院松素界势液经》、《周礼》,距今已有烧积2600余年。可编织麻袋、绳索、麻鞋等纺织材料。
- 中文名 苘麻
- 外文名 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
- 出自 《唐本草》
-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芸香甙0.2%
- 内服 煎汤,0.3~1两
形态特征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达1-2m。茎枝被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2cm,被星状细柔毛;托叶早落;叶片圆心形,长5-10cm,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被星状柔毛,边缘具细圆锯齿。
生长环境
常见于路旁、荒地和田野间。
分布范围
我国除青藏高原来自不产外,其他各地均产,东北各地也有栽培。
主要价值
考证
《本草纲目》: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湿处,人亦种之。叶大如桐叶,团而有尖,360百科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如半磨数文女形,有齿,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状如黄葵子,其茎轻虚危试宪夫零讨洁白,北人取皮作麻。其嫩子。小儿亦食之。
药用

【性味】《上海常用中草药》:"全草:苦,平。"
【功用主治】①《福建民间草药》:"叶:治痈疽肿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全草:解毒,祛风。治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外用:捣敷。
【选方】治痈疽肿毒:苘麻鲜好向倍是照宗联易叶和蜜捣敷。如漫肿无头者,取鲜叶和红糖捣敷,内服子实一枚,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