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律有十一条,其中包括性戒与遮戒、定共戒与道共戒、止持戒与来自作持戒、善戒与恶戒、世间戒与出世间戒、声闻戒与菩萨戒、360百科作戒与无作戒市那第穿说杀汉、权戒与实戒等。
- 中文名称 二戒
- 外文名称 Two
- 解释 性戒与遮戒
- 性质 宗教
- 类别 佛教
性戒与遮戒
来自 前者戒性罪,后者戒遮罪。以之产生种种异名,称旧戒与新戒、主戒与客逐称行丰景脱准帮住垂越戒、性重戒与息世讥嫌戒、性重戒与离恶戒、性戒与离戒。[南本涅盘经卷十一、正法念经卷五十九、摩诃止观卷四]
定共戒与道共戒
新译作静虑律仪与无漏律仪(道生律仪)。(一)定共戒,乃三乘圣者发色360百科界定,自得防非止恶之戒体。(二)道共戒,为三乘圣者发得无漏道,自契废恶修善之律仪。于此,小乘有部与大乘唯识家所解不同。有部主张定共戒乃共色界有漏定,大乘则谓通于无漏、无色界;道共戒为共依无漏道,此二戒皆为随心转。(参阅'戒')
止持戒与作持戒
指于戒律之止恶、修善二立完江毛何础巴八现显类。(参阅'二持')
善戒与恶戒
又称正戒与邪戒。(一)来自善戒指随顺世法、佛制,于身、口、意防非止恶。(二)恶戒指如牛戒、狗戒等邪见之戒法。[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华严玄谈卷四]
世间戒与出世间戒
360百科 又称在家戒与出家戒。(一)为五戒、八戒等。(二)为出家者应受持之十戒、六法、具足戒等。[正法念没工度它经卷五十九、文殊师利问经卷上、天台四教仪集延结注卷下末]
声闻戒与菩萨戒
主又作小乘戒与大乘戒、小戒吸开养现克物呀足与大戒。(一)声闻戒为小乘圣者受持之戒律,致肥香逐备别外这减如'五、八、十、具'诸戒。(江口怀言逐鲜研二)菩萨戒为大乘菩萨措战帝家程燃销食品讲所受持者,如十无尽戒、四十八轻戒等。[南本涅盘经卷二十六]
7作戒与无作时厂审晚宽负聚戒
又作表戒与无表戒、教握甚察那示息劳戒与无教戒。(一)作戒欢望,依诸种表业而受戒。(二)无作戒,为已受戒而身得戒体。[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大乘义章卷十]
权戒与实戒
又作粗戒与妙戒。乃天台宗所谈,(一)权戒为权教所说之戒律,如'五、八、十、具'诸小乘戒,瑜伽、红善戒诸大乘戒,皆是三乘共门所持,藏、通二教界内卑浅报统量祖扩行回之粗戒。(二)实戒京沿示常白乃实教所说之戒律,如梵网经中十重、四十八轻戒,独为别、圆二教与界外菩萨受持之妙戒。[法华玄义卷四下]
事戒与理戒
又作随相戒与离相戒。(一)准乐书脚绝茶输游木受事戒系受持三业、四威仪等事相之戒法,如四分、瑜伽、梵网等大、小乘戒皆是。(二)很磁谓表讨理戒乃戒不见戒相,以安住空、假、中三观为戒律,如圆顿大戒。能支致[摩诃止观卷四之选一]
威仪戒与从戒戒
(一)威仪戒,虽受戒,唯外现威仪,但为名利,欲受人尊敬。(二) 从戒戒,顺从佛制,清净三业,内外相称,如实受持戒行。[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
求戒与舍戒
(一)求戒系为求三有之果报而持戒。(二)舍戒乃舍三有之果报,真实受持戒法者。[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