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理论基础与技术》是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法云、曲向荣、吴耐是龙华。
- 书名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理论基础与技术
- 作者 李法云 曲向荣 吴龙华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年
- 定价 36 元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三篇10章,论述了土壤的性质和环境容量、土壤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利用、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物的化学行敌报办器整长货速延验钱为及其生态效应、有机污染物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理论基础、动物修复理论基础、生物修复工程技术、生物修复工程设计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的来自应用。本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从土壤环境落功能与典型污染物的化学行为和生物修复原理(理论基础)、技术(工程技术与360百科设计)以及应用(往木喜月约集食尽工程实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介绍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反映了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目录1绪论1
11土壤污染的现状和修复的紧迫性1
12生物修复的概念2
13生物修复工程技术体系3
质改继治极显乱和 131微生物修复技术3
132植物修复技术4
14生物修复研究进展5
环沙诉 第一篇土壤环境的性质、质量与典型污染物
月球主染会热积稳促孙湖 2土壤的性质均谈末和环境容量8
21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沙角实风坐石统击毛成与结构8
211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8
212土壤结构与土壤环境结构10
22土壤的性质11
221土壤的吸附性11
222工势月观尼土壤的酸碱性12
223络合螯合性14
224土壤环境中的氧化还原性15
225土壤微生物功能及其环境效应16
226土壤动班粮连维物种类及其环境效应17
23土壤环境背景值18
231土壤环境背景值概述18
232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应用20
24土壤环境容量23
241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23
242土壤环境容量的应用26
25环境污染未军威绍没你否眼选轴入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9
251急性危害29
252慢性危害30
253远期危害31
3土壤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利用33
31土壤污染的产生罪乐课33
311土壤污染的途径33
312土壤污染物的种类34
3谓明该谓未诗误益掉想13土壤污染的发生因素35
314土壤污染的影响和危害37
3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8
321土壤质量的定义与关键科学问题38
322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9
33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与修神教片原复相关法规40
331瑞典污染土壤修复综合体系40
332新西兰污染土壤修复基准与标准43
333日本的土壤保护及其标准45
34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6
341土壤污染现状及引发的社会问题47
342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七最毫预案坚就许的内涵48
343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障碍50
344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途径52
345加强土壤资源质量管理53
4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物的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55
41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55
411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的关系55
412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57
413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特征58
414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效应59
42土壤植己开各伟并议物系统重金属复合污染61
城相日随女达测弦预级 421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种抓拉证出握见在裂片类和形态61
422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61
423重金属之间的联合作用63
424交互作用的影响因素65
43重金属复合污染的表征66
431复合污染概念66
432复合污染的表征方法66
44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及其评价指标69
441重金属对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69
442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毒性的评价指标72
45根际环境重金属化学行为研究74
46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75
461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实质76
462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化学行为77
47农药的土壤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79
471农药的土壤化学行为79
472农药对土壤产生的生态效应82
48除草剂的土壤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85
481除草剂的土壤化学行为85
482除草剂对土壤产生的生态效应90
483部分除草剂种类及其污染实例90
49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的交互作用92
491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的重要性92
492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在土壤中交互作用的形式及其特点92
第二篇生物修复的理论基础
5有机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96
51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概述96
511微生物摄取有机污染物的方式96
512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途径97
513共代谢98
514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结构对微生物降解的影响99
515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条件103
52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107
521石油污染物107
522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107
523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109
524微生物降解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上的应用110
53农药的微生物降解111
531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其在土壤中的行为111
532农药的微生物降解112
533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113
54多氯联苯的微生物降解114
541概述114
542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115
543多氯联苯的处理方法117
544多氯联苯的微生物降解119
55三氯乙烯的微生物降解120
551氯代烃污染与微生物降解120
552三氯乙烯的微生物降解作用121
56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123
561多环芳烃的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分布123
562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124
563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126
57五氯酚的微生物降解128
571五氯酚污染与降解128
572五氯酚微生物降解128
6植物修复理论基础131
61有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理论基础132
611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积累和代谢132
612根际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132
62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理论基础133
621土壤重金属来源133
622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类133
623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133
624植物积累重金属的分子生物学机理135
63重金属超积累植物136
631超积累植物特征136
632超积累植物的来源和分布现状136
633超积累植物的局限性139
634超积累植物研究展望139
64环境条件对植物修复的影响139
641气候因子139
642土壤因子140
7动物修复理论基础142
71土壤动物的生物指示作用142
711土壤动物的类型及作用142
712土壤动物的生物指示作用142
72污染物对土壤动物的生态毒理作用144
73蚯蚓对污染土壤修复的理论基础145
731蚯蚓对土壤物理性质及过程的调节145
732蚯蚓对土壤化学性质及过程的调节146
733蚯蚓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及过程的调节146
第三篇生物修复工程技术、设计与应用
8生物修复工程技术150
81原位生物修复152
811概述152
812原位生物修复的类型153
813原位生物修复的影响因子153
82异位生物修复154
821异位生物修复的主要类型154
822影响生物修复的因素155
83堆积法生物修复156
831堆积法的分类157
832针对有机污染的土壤堆积法应用158
833堆肥处理技术应用于有机污染土壤时的影响因素160
834堆肥法处理有机污染土壤展望161
84生物反应器162
841生物反应器概述162
842生物反应器工艺技术162
85根际修复168
85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根际修复168
85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根际研究方法171
9生物修复工程设计173
91场地特点173
911土壤中的污染物173
912土壤中的微生物174
913土壤特性174
914土壤的地理、水文、气象、空间等特征和条件174
915有关法律法规174
92选择修复技术路线174
93修复可行性研究175
931可行性研究的总体目标175
932试验设计176
933试验方法179
94设计的修改180
95工程设计181
951原位生物修复的工程设计181
952异位生物修复设计185
96生物修复项目的评价和综合管理188
10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190
101石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生物修复190
1011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因素190
1012石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方法及其应用191
102含氯有机溶剂的自然生物修复193
1021含氯有机溶剂的危害193
1022含氯有机溶剂自然生物修复应用实例194
103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195
1031有机污染物植物修复的定义及其类型195
1032有机污染物植物修复应用实例195
10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196
1041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定义及其类型196
1042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应用实例196
参考文献199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理论基础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