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旒,形声鱼边秋万有步。字从㫃(yǎn),从疏省,疏省亦声。"疏"省意为"条带状"、"梳齿装"。"㫃"意为"旌旗"。"㫃"与"疏"省联合起来表示"旌旗上的梳齿样条带装饰物"。

本义:旌旗上的梳齿样条带装饰物。说明:本字《说文》所无

  • 中文名称 旒
  • 拼音 liú 
  • 基本解释 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 历史来源 《礼记》

本解释

  〈名〉

  旗子下边悬垂的粒极执核造便饰物 [ribbon]

历史来源

  旗十有二旒。--《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tassels on ancient crowns,etc.]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礼记·玉藻》

  又如:旒纩;旒来自紞(冕冠上悬垂的玉串);旒扆(借称帝王。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

编码

  郑码:SYZN,U:65D2,GB来自K:ECBC

  五笔86:YTYQ

  五笔98:YTYK

  仓颉:YSOYU

  笔顺编号:4153314154325

  四角号码化危:08212

  从诉件古右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5D2

笔画数

  13,部首:方,笔顺编号:4153314154325

  古代有"目不旒视受头约举村国酸,充耳不闻"的说法。

引申义

  玉串状的东西

  例如:冰旒子(房檐上的悬垂的珠串状结冰)。

  浑江(白山市)三岔们然红子镇七岔大队的老家房檐上结了一道道的大冰旒子。

  旒

  liú

  ㄌㄧㄡˊ

  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

  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刘。《玉篇》旌旗垂者。《类篇360百科》旌旗之旓。《诗·商颂》为下国缀旒。《传》旒,章也。《笺》旌旗之垂者也。

  冕旒,以丝绳贯玉,垂冕前后也。《礼·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注》天子以五采为旒,旒十有二。

  《韵补》叶力救切。《皮日休·补九夏歌》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赐之,龙旗九旒。 《集韵》或作斿旈。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