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苍山越桔(原亚种)

苍山越桔,来自常绿小灌木,有时附生,高0.5-1米;分枝多,短而密集,幼枝枝灰褐色短柔毛,杂生 褐色具腺长刚毛。

  • 中文名 苍山越桔(原亚种)
  • 国内分布 川,滇,藏
  •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 种别名 野万年青(四川米易)
  • 组中文名 越桔组

基本介绍

  种中文名:苍山越桔(原亚种)

  种拉丁名:Vaccinium delavayi (Hayata) R. C. Fang subsp. delavayi

  种别名 :野万年青(四川米易)

  国内分布:川,滇,藏

  海 拔:2400-3200(-3800)

  命名来源: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国植物志:57(3):148

苍山越桔

  组拉丁名:S来自ect.Vitisidaea (Moench) Koch

  属中文名:越橘属

  属拉丁名:Vaccinium

  亚科拉丁名:VACCINIOIDEAE D岁愿照降其至答RUDE

苍山越桔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太执拉几总晚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叶密生,叶片革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0.7--1.5厘米,宽0.4-- 0.9厘米,顶端圆形,微凹,基部楔形,边缘有软骨质边,通常有疏、浅的小齿,或近于全缘, 疏生易落的具腺短缘毛,近基部两侧各有1腺体杂停曲苏缩慢张,两面无毛,中脉和侧脉在表面下陷,在背面 面平坦,仅中脉稍隆起;叶柄长1-1.5毫米,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3厘米,有 多360百科数花;序轴上被与茎相同的毛;苞片卵形,长5-6毫米,早落;小苞片披针形,长3毫米; 花梗长2-4毫米,被短柔毛;萼筒无毛,萼齿宽三角形,长不及1毫米,通常有短缘毛系层费;花 冠白色或淡红色,坛状,长3-5毫米,外面无财时吸抓行束毛,内面上部有短柔毛,裂片短小,通常正立; 雄蕊比花冠短,长约2.5毫米,花丝扁平采武合知划杨析切,长约1毫米,顶部有少数疏柔毛,下部无毛或近 无毛,药室背部有2斜伸的短距,药管与药室近等长。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直径4--8毫米。花期3-5月,果期7-11月

苍山越桔

本组概述

  常绿池木,附生或孔高略发区京银活章烟罪地生。叶通常小,顶端钝来自圆,微凹缺或不凹,全缘或具不明显的小 齿。总状花序顶生稀见交装且足木女同时有顶生和腋生;花梗与萼筒间有关节;花冠口部多少缢缩成坛 状;花药背部有眶稀无距。浆果5室。 已知12种,分布东喜马拉雅至我国西南,南达越南,1亚种东至台湾,1种分布于亚 洲东北及北美、北欧的环极地区。我国有9种,主产云南、西藏、四川。 本组模式种:越桔V.Vitis-idaea Linn.

本属概述

 360百科 灌木或小乔木,通常地生,少数附生。叶常绿,少数落叶,具叶柄,互生,稀假轮生,伞 缘或倍爱委罗有锯齿,叶片两侧边缘基部例极须或修可翻成罪独该有或无侧生腺体。总状花序,顶生,腋生或假顶生,稀腋外 生,或花少数簇生叶腋,稀单花腋生;通常有苞片和小苞片;花小形;花梗顶端不增粗或增 粗,与萼筒间有或无关节;花萼(4--)5裂,稀檐状不裂;花冠坛状、钟状或简状角极声,5裂,裂片 短小,稀4裂或4深裂至近基部,裂片反折或直立;雄蕊10或8,稀4,内藏稀外露,花丝 分离,被毛或无毛,花药顶部形成2直立的管,管口圆几包学利个程伤迫放考满形孔裂,或伸长缝裂,背部有2距,稀 无距;花盘地状,无毛或被跑洲始主庆毛;子房与萼筒通常完全台生,稀与萼简的大部分合生,(4--)5 室,或因假隔膜而成8-10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花柱不超出或略终胞院要叶同十蒸秋总超出花冠,杠头截平形, 稀头状。浆果球形,顶部冠以宿存萼片;种子多数,细小,卵圆形或肾状侧扁,种皮革质,胚 乳肉质,胚直,子叶卵形。木属约450种,分布北半球温带、亚热带,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山区,而以马来西亚地区 最为集中,有235种以上,有几种环极分布,少数产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但不产热带 案树局套套凯担非洲高山和热带低地,也八宪负明化度钢别决重不产南温带。我国已知91种,24变种,2亚初题明座乎为流种,南、北各地均产料太他行茶客损团迅, 主产西南、华南。 本属模式种:黑果越桔Vaccinium myrtillus Linn. 本属有一些种的浆果大,味佳,且富含维生素c,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尤其是分布北 温带的一些落叶种类,分布广孙送以效例,产量大,加工成果酱或果子冻,在北美已成为商品。国产有 少里到滑也密数种类如南烛、乌鸦果、越桔等的果、根或叶可药用。

亚科概述

  灌木,稀小乔木或乔木,地生或附生;叶常绿或落叶;花梗上部增粗或不增粗,或顶端 扩大成杯状、浅杯状,与萼筒间以关节相连或连续不具关节;花药背着,药室背部有距,稀 无距,顶部形成分离的、短或仲长的管或喙,花粉粒为四分体,聚合成球状;子房下陷于萼 简内,与萼筒的全部或大部合生;浆果,台多数种子,稀坚果状核果取米乎啊,含1粒种子(产国外);种子无翅。全世界约有32-35属,我国产2属:越桔属、树萝卜属。 本亚科植物不含有在杜鹃花科其他一些属、种中普遍存在的棱木毒(andromedotoxin) 及其几种衍生物。

本科概述

  木本植物,灌木或乔木,体型小至大;地生或附生;通常常绿,少有半常绿或落叶;有具芽鳞的冬芽(主产非洲的欧石南亚科除外)。叶革质,少有纸质,互生,极少假轮生,稀交互对生,全缘或有锯齿,不分裂,被各式毛或鳞片,或无覆被物;不具托叶。花单生或组成总状、圆锥状或伞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两性,辐射对称或略两状或高脚碟状,稀离生,花冠通常5裂,稀4、6、8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为花冠顶部通常有芒状或距状附属物,或顶部具伸长的管,顶孔开裂,稀纵裂;除吊钟花属Enkianthus为单分体外,花粉粒为四分体;花盘盘状,具厚圆齿;子房上位或下位,(2--)5(--12)室,稀更多,每室有胚珠多数,稀1枚;花柱和柱头单一。蒴果或浆果,少有浆果状蒴果;种子小,粒状或锯屑状,无翅或狭翅,或两端具伸长的尾状附属物;胚圆柱形,胚乳丰富。染色体基数X=(8--)12或13(--23)。约103属3350种(D.J.Mabberley,1996.The Plant-Book.),全世界分布,除沙漠地区外,广布于南、北半球的温带及北半球亚寒带,少数属、种环北极或北极分布,也分布于热带高山,大洋洲种类极少。我国有15属,约757种,分布全国各地,生产地在西南部山区,尤以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相邻地区为盛,这里也是杜鹃属Rhododendron、树萝卜属Agapetes的多样化中心,且极富特有类群。此前曾记载国产属还有伏地杜鹃属Chiogenes[云间杜娟属Therorhodion这3个属名在本志及日后出版的《Flora ofChina》中作下如下的修订:Chiogenes=Gaultheria,国产的1种恢复其本来名称:本科的许多属、种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已为世界各地广为利用,我国常见的有杜鹃属、吊钟花属、树萝卜属的种类。杜鹃属的木材是优良的工艺用材。产我国北方的一些越桔属植物的浆果,有极好的食用价值。此外从本科植物中提出过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挥发油类、香豆素类、酚类化合物及二萜毒素,研究工作表明,黄酮类、香豆素类化合物有平喘、消炎的功效,从白珠树属中提取冬绿油(地檀香油)。上述成分用于医药工业和日用品工业。但已知杜鹃属、马醉木属、金叶子属的一些种,其叶、花含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可引起人、畜中毒,毒性强的成分为四环二萜毒素、梫木毒素等,在利用上述植物时必须注意去毒问题。本科植物是环北极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在世界植被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国西部、西南部高山、亚高山的湿润山坡以上的北极灌木群落、高山石南灌丛、大西洋沿岸的欧石南灌木群落、北半球北部的泥炭藓沼泽植被、冰沼植被、非洲好望角的硬叶常绿灌木群落等等,它们建群种或优势种均为本科不同属、种的植物。杜鹃花科分类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已有漫长的历史。O.Drude in Engler's Pflanzenfamilien)建立的4个亚科:Rhododendroideae,Arbutoideae,Vaccinioideae,Ericoideae,为本科的系统分类奠定了基础。Hook.f.,Gen.Plant.(1876),J.Hutch.(1932)等人基于子房下位,果为浆果特征,将越桔这一类从杜鹃花科独立出了越桔科Vacciniaceae。本世纪以来也有众多学者以各个学科角度再研究O.Drude系统,并提出各自的见解,如H.F.Copeland (1944)、H.T.Cox(1948)、L.Watson (1965)、O.Hagerup等人,但Drude 系统仍被传统地应用。本志亦采纳了O.Drude的概念,并认同E.BuschFl.URSS.Vol.18)所作等级上的更动。

产地分布

  产四川西南、云南、西藏东南。生于阔叶林内、干燥山坡、铁杉-杜鹃林或高山杜鹃灌 丛中,有时附生在岩石上或树干上,海拔2400-3 200(--3 800)米。模式标本采臼云市 大理苍山。缅甸(东北部)也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苍山越桔(原亚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