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窠石平远图》是北宋画家郭熙所作的一幅山水图卷,以飘逸的笔墨描绘出了深秋季节的北方山水。
- 中文名称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卷
- 类别 中国古画
- 年代 北宋
- 作者 郭熙
基本信息
【名称】《窠石平远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来自北宋
【作者】郭熙
【级别】一级文物
【规格】绢本,墨笔,纵120.8cm,横360百科167.7cm。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
现今能见到的郭熙作品并不多,真正可信的不过六、七幅。《窠石平远图》是其中署有年款的一幅,创作于元丰元年戊午(1078年判更曲低些护左慢陈),是郭熙晚年的杰作,也是欣赏他的画作和理解他亮帮模血们制住的美术理论的绝佳作品。
画作或愿投室析夫制剧赏析
画面近景,溪水清浅,岸边岩石裸露,石上杂树一丛,枝干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老叶,用淡墨渲息银春万染。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尘,是一派深秋的景象。
在郭熙的山水画理来自论中,主张深入真山实水作观察体验为创作的先决条件。在深入实际体察时,他采用了对比的观察方法。《窠石平府充烈地常放远图》画的是北方的深秋。从360百科对比观察中,他体会到"西北之山多浑厚","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画中的窠石和远山正体现了这些特点。窠石用卷云皴法,以表现北方山水的浑厚和盘礴,是郭熙的创造。而秋天,他的感职说受是"秋山明净而如妆","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画中没有萧瑟和悲凉,从构图的气势,用笔的利爽,给人以肃穆、庄重、清神的上甲海员都于间第八始哪美感。特别是曲折的溪水,明澈澄鲜,不激不怒,且清且浅,与历历的窠石相联系,给人以"水落源接石出"的感觉。这一深秋景色富于神韵,是一般画家难以察觉和表械全吸销换儿帝会危弦免现得出的。
中国山实失思终河越齐水画取景构图的"三远"法则是郭熙首先总结出来的。"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窠石平远图》标明了所采用的是"平远"法。郭熙解释说:"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画中取景,视平线在下部约三分之一处,平视中使景物集中。自前景透过中试误差织次么补未若务景而望远景,层次分明,表现出纵深的空间距离,画面虽着墨不多,但境界阔大,气势雄渐久老源更知总浓降壮,使人观之精神振奋。
画家简介
郭熙(约1000-约1080),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温县(今河南孟县)人。出身平族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治秋齐系层消素渐人称为"卷云皴"。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曲溪断崖,峰峦秀拔,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存世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景欢石平远图》《幽谷图》等。子郭思纂集其画论为《林泉高致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