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竹笋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
- 中文名 刺竹笋
- 外文名 Chinese thorny bamboo shoot
- 又名 竻竹、答黎竹、樆竹、筥竹
- 生长环境 向阳山坡或河流沿岸之较高处
- 分布 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形态特征
箣竹(赞宁《笋谱》),又名:竻竹、答黎竹、樆竹来自、筥竹(《竹谱详录》),车角竹、大竹、车筒竹、麻竹、大竻麻竹、水竻竹、箣楠竹。
高大竹类,秆高10~24米,径5~15厘米,节间长约30厘米,中空甚细。箨环密生棕色刺毛;箨鞘厚革质,矩形或长三角形,背面基部有刺毛;箨耳左右略相等;360百科箨舌边缘具缝毛;箨马叶宿存,三角形,正面具棕黑色小刺毛。枝条有2~3刺;小枝有叶6~8枚;叶鞘长2.5~5厘米,鞘口处有灰色易落之缝毛数条;叶舌截平头,有时先端有繸毛;叶片细长披针形,长6~20厘米,宽6~20毫米,基部急缩成1~3毫米长之叶柄,背面微有短毛,次脉4~7对,小横脉不显著,叶缘粗糙或一边近于平滑。亮听财小穗簇生,密集,基部有糠状鳞片,含4~12花,黄绿色或淡绿色;颖顶端尖锐,无毛,外稃卵形兼披针形,无毛;内稃,具2脊,鳞被3片,边缘有白色长纤毛;雄蕊6,花药长4毫米,办带花药隔之先端可呈小笔毫状;子房先端被刺毛,花柱1枚,柱头3枚,羽毛状。笋期5~6月。花期8~12月。

分布范围
栽培于向阳山坡间湖饭困胞主掌冲或河流沿岸之较高处。
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四已川等地。
主要价值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音露价耐境黄导慢本科植物箣竹的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送封士材【性味】苦
①《竹谱详录》:"甘苦,来自有小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
【功能主治】清肠止痢;消积。主痢疾;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赞宁《竹谱》:食之落人发。(引自《纲目》)
【各家论述】《岭南采药录》:治竹木刺入肉:竻竹笋、酒精、车前子能义子术层乡字黑球装、盐,同捣敷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