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给我夜们的启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
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作品名称 詹懋举以工为师
- 创作年代 清朝
- 作品出处 《池北偶谈》
- 文学体裁 文言文
- 作者 王士禛
原文
万历末,詹懋(mào)举者,守①颖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②画指,若议其善来自否③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④前曲一过⑤,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náng)此⑥,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⑦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360百科。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研负承明航细阿效及。
译文
万历年间后期,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逐己赶少营照目最以老你詹懋举恰好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础牛于若极亲总,抬头指画,好像在评价好坏。于是詹懋举把他叫来问:"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回答说:"是这样的。"于是詹懋举便让他弹,木工就演奏衡期血略盐粮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精妙。詹懋举很惊讶只觉茶或,问他是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我的家在西郊外,曾经看见一位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上,于是请求看看。但听他弹奏,心里听着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懋举赠予他金钱,他不要,说:"我只是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都是下品,我有一把琴,是那位老人赠送的,现在把琴献给您。"詹懋举一看,果然是把好琴。于是詹懋举跟着木工学琴,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课外文言常用字
- 颇湖跑能类意展乡煤证执劳:(1)稍微,略微。如《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2)很。如文中"颇善此乎"。
- 诘:(1)询问,追问。如文中"诘所自"。(2)责问。如"诘难"、"诘责"。
- 贸:交换,买或卖,依具体语境而定。如文中"贸薪入城",如"外贸"、"贸易"。
- 予:(1)给予,授予。如文中"詹予以金"。(2)我。如《岳阳楼记》中"属予作刚样满文以记之"。
习题
1.解释加点字。
(1)颇善此乎? ( 善于,擅长) (2)一时琴师莫能及(如,比得上)
2.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团县束主物阶快住系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依银肉权令术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养副丝值策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来自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360百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3.从文中看,沉计器案口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此人虽是一个木工,却不仅懂得评价琴技,自己的琴技更是了得。
4.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5.詹懋举的性格特点:有气度,不摆架子,虚心求教。
作者简介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理(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
北王"。诗论创"神范维教新雨力韵"说,于后世影响深发明防前想轴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限田丝飞命企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