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蜀林场创建于1925年,当时是江苏省立第一高级农业学校实习林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境内,目前为南京林业大学和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实习林场。面积66.ha。
- 中文名称 下蜀林场
- 所在地 江苏镇江句容
- 森林面积 314.4ha
- 森林覆盖率 超过90%
自然环境
在镇江句容宁镇山脉东段的武岐山、空青山南侧,有一处占地4876亩毛,拥有上千种植被,被称作"绿翡翠"的地方。这里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林木司但葱郁,东西走向宁富原满洋黄目镇山脉似天然屏障,来自让北风和西风难以长驱直入,为林木生长提供有利的360百科天然环境。这里就是我校实习基地--下蜀林场。林场森林面积314.4ha,其中林业用地298.9ha,省级公益林261ha,森林覆盖率超过90%,全场共有活立木蓄积量19099m3。
场内的天然林以掉英愿初哪栎类(麻栎、栓皮栎、白栎、短柄抱树、锐齿槲栎、茅栗等裂处美两不施跳身素血)次生林为主。并杂有化香、枫香、黄连木、剌楸、朴树、榉树、榔榆、黄檀、响叶杨、山槐、三角枫、国式喜五角枫、野漆树、盐肤木、皂荚、野柿等落叶树种,以及冬青、枸骨、石楠、乌饭树等常绿树木。林下灌木主要有:茶条、八角枫、枸骨、胡吃颓子、牛奶子、满山红、六月雪、白鹃梅、芫花、山校训情始赵席切胡椒、短穗竹、水竹等;藤本植物有:紫藤、野葛、千金藤、青藤、木防已、木通、络石、金银花等;林下常见草本植物有:阔叶麦冬、天门冬、海金沙、百部、玉竹、黄精、吧体知直除普销太子参、明党参、紫参、桔梗、紫花地丁、地榆、夏枯草及白茅等禾本训科植物;还有阴生的蕨类和苔鲜等低等植物。
场内天然和人工引种栽培的木本植物有72科、279种;其帮节歌江使升中有珍贵的树种和竹种:马褂木、楸树、金钱松、葵花松、檫木、南京椴、黄杆京竹、金镶玉竹、人面竹、黄杆乌铺鸡竹、花毛竹、红壳竹。草本植物72转花死号县得供降范殖滑科258种。
历史发展
下蜀林场创建于1925年,当时是江苏省立第一高级农业学校实习林场,面积66.ha。l937年改为南京林业大学林争地生前鲁异前身中央大学农学院实习林场,随后抗战爆发,学校内迁四川重庆,林场无人管理,森林全部被日寇破坏。抗战胜利后,l946年夏恢复建场,受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领导,当时受社会、经济等多种条件限制,林场有名无实。
1949年解放后,改为南京大学农学院实习林场,1951年土改时,收进武岐山和空青山庙产246.6ha,逐成现有土地面积,l952年院系调整后改为南京林学院下蜀林场。1956~1959年,学校准备另找大林场作实习林场,故将下蜀林场上交省林业厅,由省林业厅拨交镇江市句容县林场管理。

1959年冬,又将下蜀林场收回。文革期间,改称量煤服止却灯南京林产工业学院下蜀林场,l984年改称南京林业大学实习间阳销英着应二林场。
自从1959年以来,降学校对林场建设十分重视,林学系及森林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的本科学生,每年都到林场实习;硕士生和博士生到林场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许多学科的教师到林场进行试验研究,使林场真正成为不可缺少其汽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基地。
自从2009年以来,东南大之学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每年都在下蜀林场进行短学期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在原有林场消防道路的基础上模拟勘测并设计出几段公路。下蜀林场见证了南京林业大学与东南大学的深厚友谊。
林场是重要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全年共接纳大学生实习18000余人次,正在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九项:1."长江三角洲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2."江苏下蜀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3."优质抗逆生态与珍贵用材树种新品种选育";4."鹅掌楸种间基因渐渗及对鹅掌揪遗传系统的影响";5."生态林抗逆植物材料筛选与快繁技术研究";6."国家级银杏种质基因库的建立和良种选育";7."楸树珍贵用材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8."竹资源优良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研究";9."观果海棠引进与繁殖推广"。
"十二五"期间,下蜀教学科研基地发展建设的目标是:以保护基地区域内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建设开放型、多功能、教学实验实习基地为重点,以生态长期定位观测与珍稀资源植物保育研究为特色,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实现保护、教学、科研、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把基地建设成为高水平、高质量、多层次、具有南林显明特色的教学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