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蹢,汉语三级字, 读作蹢(dí),意思是徘徊。
- 中文名称 蹢
- 表达式 兽蹄
- 适用领域 词语
- 应用学科 语文
基本信息
蹢
dí
〈名〉
来自 兽蹄 [hoof]
有豕白360百科蹢,烝涉彼矣。--《诗·小雅》
蹢
zhí
<动>
徘徊 [loiter around;walk to and fro;stop]
蹢,住足也。--《说文》
又如:踣蹢躅(徘徊不进内花她弦字的样子)
另见dí
蹢躅
zhízhú
[p职入杀调散石许特可ace up and down] 徘徊不前的样子
古籍解释
线选问混洋游散 《康熙字典》
〔古文〕ਅ�《唐韵》《集韵》直炙切《正韵》直只切,ࠀ�音掷。《说文》住足也。一曰蹢躅,贾侍中说,足垢也。《博雅》蹢䠱,跢跦也。《易·垢卦》羸豕孚蹢䠱。《释文青配》蹢䠱,不静也。一本作踯。《程传》跳踯也。
又《礼·三年问》蹢䠱,焉踟蹰焉。《释文》蹢䠱,不行也。
又《集韵》治革切,音谪。义同。
又《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正韵》丁历切,ࠀ�音的。《诗·小雅》有豕白蹢。《传》蹢,蹄也。《尔雅·释畜》马四蹢皆白,首。
题手句温数适基又《庄子·徐无鬼》齐人蹢於宋者。《音义》蹢,投也。呈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