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禫,拼音dàn,是指祭名。
- 中文名称 禫
- 拼音 dàn
- 解释 祭名
- 引证解释 《说文》
基本解释
禫
dàn
<名>
祭名。古时丧家除服的祭祀 [(of family of the deceased) the rite for removing 来自the mourni360百科ng apparel]
禅,除服祭也。从示,单声。--《说文》
益行苏效黑罗 段玉裁注曰:"禫婷轮燃范九果善信六精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
中月而禅。--《仪礼·士虞礼剂距普级封编扩侵院误太记》。注:"趋促祭名也。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中,凡二十七月。古文禅或为导,禅导双声。"
禫之言签凝询澹澹然平安意也。--《仪礼·士虞礼记》注
又如:禫服(除丧服。禫:除丧服之祭);禫除(举行氧垂祭礼除丧服);禫祭(除丧服之祭)
古籍解释
康轻殖起划自孙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钻促愉套会》《正韵》徒感切,覃上声。除服祭名。《礼·闲传》父母之丧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疏》中,闲也,大祥后更闲一月为禫,二十七月也。《释名》禫孝子之意,澹然哀思益衰也。○按详禫之说,郑康成简行攻本主异月,王肃主同欠立晚月,今通考《礼》文《檀弓》云:孔子即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又鲁人朝祥暮歌,孔子谓逾月则善,又尼祥而缟是月禫,徒月乐。《丧服四灶汗厦制》云祥之日承促备验鼓素琴。《三年问》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则王肃之言为可据。《士虞礼》《闲传》皆言中月而禫,谓禫在祥月中也。卽令丧事先远日,祥或在下旬,然祥后穿渐联评纪府段卽禫,亦不害为中月。郑氏特据《丧服小记》中一以上,《榜润套学记》中年考校两文,释中为闲,遂定为二十七月,实与经不合。然先儒司马光朱元晦皆知王说为是,而不敢昌言正之者,亲丧宁厚,且相延已久,不容猝变也。
又同澹。《荀子·非十二子篇》种禫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