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泉州妆糕人

泉州"妆糕人"源于中原地区的"捏面人",都是以粮食为主要创作原料民间传统艺术。"捏面人"始出古代礼俗,始于对天地神鬼的崇拜,是百姓传统节庆期间祭祀神明的一种祭品,同时又是增添节庆欢乐气氛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制品。捏来自面人在中国流传很广,因各地情况不同,制作原料(麦、米)不同,泉州、台湾等地又叫"妆糕人"、"米稞雕"、"糯米尬仔"。

  • 中文名称 泉州妆糕人
  • 源于 中原的"捏面人"
  • 原料 粮食
  • 性质 民间传统艺术

分布区

  泉州制作"妆糕来自人"的艺人主要分布在洛江区双阳镇前洋社区张厝村和永春县石鼓镇东安村。据传盛唐时期,有张姓族人入闽,部分定居南安四都。双阳"妆糕人"的一世始祖张德书帝成防山大约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对云反商免蒸黑背房于都8年)间入闽定居南安四都洋山,二世祖张鸣凤由南安四都洋山张厝徙居洛江双阳(时称晋江县吕埔),其驻地沿称洋山张厝,并把"妆糕人"工艺传承至今。

制作工艺

  "妆糕人"是以传统大米粉、糯米粉、调色素、蜡油等为原料,经过祖传工艺加工,配制成为五颜六色的具有良好的塑造力的糯米团360百科,以搓、捏、团、挑、揉、压、按、擦、拨等多种捏塑手法,再借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具,经过制作,塑成高约10厘米的"妆糕人", 用竖演责江穿"妆糕人"躯体的竹签举着或插着。"妆糕人"的服热父烧跳饰、五官以及其他配件弦电于汽广最明声等短苗,均根据需要由不同颜色的糯米团黏贴而成。

发展历程

  双阳镇前洋居委会张厝村,原全村131户人家,人口457人,家家户户都做"妆糕人",是名符其实的"糕人村",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丰富多彩,传统"妆糕人"逐渐失去往日的风采,许多人放弃祖传手工艺,另谋出路。如今只剩两家张氏后裔逢年过节还做"妆糕人"。

  2004年以来,泉州市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妆糕人"民间艺术得到复苏。经过科学的研制和配方,新"妆糕人"在质感、外观、造型、保存期上已明显的区别于传统的"妆糕人",保存期已从原来的最多一个月到现在的永久性保存,其外观造型已从传统的、粗犷形的手工制品发展到精致的、细腻的、惟妙惟肖的手工艺术品。"妆糕人"已成为闽南地区所特所有的艺术奇葩。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泉州妆糕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