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輴,异体字: 䡅 楯 辁,拼音chūn,注音ㄔㄨㄣ,部首车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6画,五笔LRFH,仓颉JJHJU,郑码FKEL,四角52064,结构左右,电码6556,统一码8F34,笔顺一丨フ一一一丨ノノ一丨丨フ一一一。
- 中文名称 輴
- 拼音 chūn
- 部首 车
- 字码 U+8F34
- 五笔 LRFH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ㄔㄨㄣ)

来自 1、灵车:"曾子攀柩车,引輴者为之止也。"
2、据《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载:"輴,古代行泥泞道路的一种交通工具。车底应类似于雪橇,便于滑行,可以防止车轮陷入泥中。"如:輴轩(行驶在泥路上的车子);輴欙(古代用于泥泞路上和登山的交通工具。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輴【酉集下】【车部】康熙笔画:16画部外笔画:9画
《广韵》丑360百科伦切《集韵》《韵会》错附板比敕伦切《等韵》丑屯切,音基耐端椿。《广韵》载柩车也。《位品包因不礼·檀弓》菆涂龙輴。《注举晚结头防照氢进传部艺》輴车载柩,而画龙为楯,故曰龙輴。
又泥行所乗也。《了演减呀紧概行久讲科价书·益稷子乗四载注》泥富阻材控做队怀祖呢乗輴,以板为之,其状如箕,擿行泥上。《史记·河渠书》作橇。《汉书·沟洫志山下军赵假味》作毳。
又《礼·丧大记》大夫葬用輴。《注》輴,当为辁车之辁。◎按《玉篇》輴与䡅同,不与辁同。辁与輲同。诸书多混缠眯目,附记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