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从斯密到马克思

《从斯密到马克思》是20来自09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正东。本书主要通过斯密和马克思的观点来介绍经济哲学。

  • 书名 从斯密到马克思
  • 作者 唐正东
  • 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 页数 432 页

内容简从生

  《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内容简介:逐集对马克思哲学来说,人文关怀的线索无疑是始终存在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人项收乙部陈字烟换文关怀的线索是被置放在一个崭新的理论界面上来反映出来的,这种新的理论界面就是历史性的、现实的生产关系。"人文"被消解在"生产关系"的界面中.并由此而成为一种更为深刻的人文线索。如果从这一角度来切入,那么,人文的线索实际上就是历史会赵参钟防参室叶虽劳过程中生产关系之矛盾运动的线索。马克思之所以紧紧抓住生产关系的概念来阐发其哲学的人文内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他看来,对人文的最大关注就是致力于揭示出一条实现这种人文目标的现实途径。如果只是停留在从一般性的"人"的角度来批判现实的物化关系。那么.每一个具体的人所处的现实社会关系并不会因此而前进半步。马克思之所以把一般性的"人"称为抽象的人,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图书目录

  作者的话

  导论

  一 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沿革

  二 学界对经济哲学方法的不同理解

  三 本书的话语言说背景及工作目标

  第一章 古典历史主义的经济哲学方法

  --亚当·斯密及苏格兰历史学派

  第一节 斯密经济哲学方法中的历史性维

  一 历史性研究范式来自的形成

  二 古典历360百科史主义方法的深刻性与肤浅性

  三 18世纪的苏格兰与斯密

  第二节 斯密经济哲学方法中的社会性维度

  一 社会性思维范式的形成

  二 社会性维度在具体经济观点中的体现

  三 启蒙思想在经验性社会观抓胶失感中的承载

  第三节 经济学与伦理学思线材原湖去才加呀今板征路的兼容

  --大卫·休谟的经济哲学方法

  一 "社会":一个亚经验性的概

  二 作为经济学思路之补充手段的伦理学

  三 不同的经验现实造就不同的经验主义

  第四节 弗格森:"另类"的历史学派思想家

  一 独特的人本主义经济哲学方法

  二 "历史"在上帝的帮助下凸显自己

  三 弗格森、黑格尔与马克思

  第二章 李嘉图及李嘉图派社新析赶领察跳如例训率会主义者的经济哲学方法

  第一节 李嘉图的唯物主义经济哲学方法

  一 古典经济学视域中最深刻的唯物主义

  二 经济学"革命性突破"的哲学意义

  三 忽略了李嘉图意味着侵女什么:以卢卡奇为例

  第二节 汤普逊的功利主义经济哲学方法

  一 从古典自然主义到功利主义

  二 从李嘉图水平的倒退

  三 表面上的唯物主义

  第三节 霍吉斯金的自然主义经济哲学方法

  一 抽象自然主义与抽象主体主义的结合

  二 "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一个伪概念

  三 对经济现实的存在论解读之"非法"性

  第三章 李斯特及德国历史学派应包里父南够的经济哲学方法

  第一节 李斯特:读不懂历史的历史学派思想家

  一 历史的和唯物的,却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二 实践的,但不是实践唯物主义的

  三 历史、实践概念掩盖下的自然主义

  四 李斯特、马克思与我们:一点理论反思

  第二节 罗雪底密果尔的经验历史主义经济哲坐压损机虽弱见先学方法

  一 "唯实的"历史方法之形而上学本质

  二 修昔底德、萨维尼与罗雪尔

  三 面向社会本身抑或解剖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三节 施穆勒的温思秋都史解乱新历史学派经济哲学方法

  一 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统计配训间移学方法

  二 新历史学派至段注:历史的伦理学派

  三 历史性思维拒斥拜物教的理论视域

  第四章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方法(上)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复调式经济哲学方法

  一 经验实证主义与抽象人本主义的并存

  二从经验实证主义转向经验历史主义

  三 经验历史主义不排斥抽象人本主义

  四 实践:一个"后市民"意义上的概念

  第二节 《穆勒评注》:经济哲学方法发生突变了吗?

  一 "劳动异化"是以孤立人的逻辑为基础的吗?

  二 "交往异化"的实质

  三 基始性的主体际性关系与历史性的社会关系

  第三节 "布鲁塞尔时期"经济哲学方法的焦虑态势

  一 "布鲁塞尔时期"之前的方法论视域

  二 经济哲学方法滞后于政治批判的热情

  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方法论焦虑

  第四节 重新评价<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地位

  一 "交往形式":一个具有局限性的概念

  二 经验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异质性

  三 "历史"在何种意义上能成为"科学"?

  第五章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方法(下)

  第一节 《哲学的贫困》与经济哲学方法的解困

  一 蒲鲁东:读不懂社会关系的思想家

  二 蒲鲁东的理论缺陷对马克思的思想触动

  三 走向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科学把握

  四 经济学研究的滞后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哲学意义

  一 科学的生产关系概念的彻底浮现

  二 用马克思的方法来解读马克思的文本

  三 马克思对资本的剥离

  第三节 《资本论》:经济哲学方法的具体演绎

  一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与历史性生产关系视域

  二 对历史性生产关系视域的两种误读

  三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就是马克思的哲学

  结束语 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坚持的两个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从斯密到马克思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