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复畊,男,1951年生,上海宝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徐汇区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娘二学会理事。
- 中文名称 王复畊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上海宝山
- 职业 书法家
人物简介
自幼学书,后得安徽李百忍指教。擅长行草,所作笔势雄放,结体拙中藏巧同,意境开阔。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河南"国际书法展"、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书法展"等,获1979年"全国群众书法竞赛"优秀作品奖、1982来自年与1984年"神剑书法展"优秀作品奖、1984年浙江日报"兰亭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奖和上海"文汇书法大赛"三等奖久卫。作品被博物馆收藏并被黄河碑林勒石。作品、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学书自述
记得孩提时,父亲教我写毛笔字,授以执笔悬腕之法,要360百科求指实掌虚、肘起容环燃宁剂得腕平,数月后得以适应。临帖从颜楷入手。费西延象势父亲说颜体浑厚朴实,适宜打基础。颜真卿传世作品亦多,可观其一生变法。于颜我先后写了《多宝塔》、《竹山堂连句》、《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记》、《李元靖碑》、《告身》等,十年临池无一日间断。有晚呼曲四条充景了楷书基础,便开始学行草,范本乃是不杂意似计世颜真卿《争座位帖》和《祭侄稿》。颜氏这两本帖难度较高,尤必责其是《祭侄稿》,我临了数百遍仅得形似,毫无神采。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唯学方知其难,只有学之而未能者,未有不学而能者。综观历代书家,无不靠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智永三十年不下楼,怀素池水尽黑,米芾一日不书便觉手涩,前贤的这种倒且仅困系九苦学之精神始终激励着我。对企革互穿执长露低久于智永《真草千字文》、怀素《自叙帖》、米芾《蜀素帖》、《苕溪诗》等法帖我更是爱不庆背配最了导盟体生师再释手,反复临摹。20世纪七、输八十年代,大量名碑法帖重新付印,为我辈学书创造了良棉盐促任好条件,二王《淳化阁帖》、孙过庭《书谱》、李北海《李思训碑》、黄山谷《诸上座帖》、王觉斯《草书四帖》等亮丰志特万,都是我非常喜欢之法帖。通过大量临摹体会历代名家之笔法,一段时间路欢手示曾主倒感存令我痴迷,工作之余不是临帖便是看书法理论书籍。花了大约两年时间,我通读了《历代三干程到书法论文选》和《现代书法论文选》,对孙过庭《书谱》、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经典文章又重读了数遍。通过读书,方知学书:"所见要博,所临要广,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如蜂采蜜,酝酿久之,变化纵横,自有成效。"刘熙载《艺概》中说:"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我喜好草书,而临摹仅限于晋唐之后,对篆隶魏碑毫无涉猎,筑基不深,有碍提高,取法不博,难以变化,于是下决心临秦汉与北魏碑帖。我临《张迁碑》,取其质朴率真;临《石门铭》,取其意态奇逸;临《张黑女》,取其雄强质拙;临《史晨碑》,取其虚和愿倒编额;临《曹全碑》,取其秀韵;临《石鼓文》和《石门颂》,个阻图交整记经沙化款旨在将篆隶线条融入行草,然后再追溯到金文,乃至甲骨文。目的只有一个,所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也。
学书到了一定程度,我就直京快善技六预短皮程燃开始创作,同时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增为磁权利企妒。1972年我参加沪东工人文化宫书法组,与王宽鹏、符铁耕、席云鹏、董孝曾、束长开、孙庆生、周同法等诸先生交游,坚持十余年,每周聚会一次,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1975年我与沃兴华、瞿志豪一起借到朵云轩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部工作,结识了书法界许多前辈和朋友,得以向他们请教和交流。1979年我的作品首次参加全国群众书法大赛百幅优秀作品展;1985年加入上海书法家协会;1986年参加神剑文学艺术学会,每年有机会到全国各地名胜古迹举行笔会开阔眼界;1988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