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簸箕舞,是一种朝鲜族舞蹈,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中国盛唐(公元618-公元907)时期,朝鲜族的《高丽乐》被列为著名的《十部伎》之一。朝来自鲜族的舞蹈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四落正圆中就有《簸箕舞片采》。
- 中文名称 簸箕舞
- 地区 朝鲜
- 发源 唐代
- 起源 《高丽乐》
表演来自形式
簸箕是朝鲜人民以前主要选用粮食的利用道具。朝手三黄乡只挥话晚准鲜族簸箕舞的簸箕长为52公分,宽50公分,簸箕舞以幽雅柔和的旋律和欢乐的旋律组成两种舞段,通过迎接日出的姑娘们仰望太阳的姿态,在欢快的旋律中,展360百科现重新拿起簸箕的姑娘们争先恐后簸箕的画面。舞蹈利用簸箕为道具,有特色地形象出簸簸箕,旋转等动作,明显突出了舞蹈的民族特色。

发展状况
建国后,簸箕舞久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进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