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新教育·新文化

《新教育·新文化》是2010年03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霍韬晦来自

  • 中文名 新教育·新文化
  • 定价 36.80 元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霍韬晦
  •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内容简介

  自近代西方文化席卷全球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均发生了客加还深刻的变化:这其中有来自积极的,但也有消极的,尤其是在文化、教育、价值观领域。《新教育·新文化》主要针对当代中国教育和文化状况,以及中国人的生命价值:观取向进行批判和再认识。霍韬晦先生批判西方文化的工具理性及功利性,提炼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众粮展包免输移证雨吸成长生命的精华,阐发生命教育、性情教育的新教育进路,力图匡扶现代文化之失,为重建现代人的精神和价值世界指明方向。

作者介绍

  霍韬晦,当代思想家、儒者、教育家、文化学者。现任香港东方人文学院院长、新360百科加坡东亚人文研究所所长,并被北京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选单纸请掌朝未山东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亦为北京概备办群中国文化书院海外导师。

  霍韬晦早年从事哲学与佛学研究,成果丰硕。近二十年转向生命成长教育,提倡新人文主指拉么结两环义,创立性情学。

  在实介温岁损河旧思想上,主张文化应该回归生命,先有生命实践才有社会实践;提倡生命儒学、生命佛学,批判当代以西方文化为基源的科学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以重建新人文主义,井为《"百年儒学"会议宣言》撰稿人,影响巨大。

 科并食剧交 在教育上,提倡性情教育、生命教育,并身体力行,开设学院、研究所、出版社、企业培训公司、自然生态山庄,主持富有创意的对应性成长课程

  喜耀生命,以提升人的素质。事业遍及香港、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因其知行合一的理念与成果,被誉为王阳明后班氧立属全片迅协之派第一人。

  霍韬晦著书,立足原典,融贯中西前结很其而甚妈害哲学、历史、文化,视野广阔,学养湛深,思想敏锐,说理通透而语言精简,深受读者欢迎。

书目录

  论新教育

  21世纪是教育世纪

  21世纪的希望:性情之教

  社会机茶举专药械易运故诉热危机与性情教育

  现代教育的危机

  教育正位

  推动文化教育急不容缓

  人不能只有生存一个平面

  --为提倡"第二学位"教来自育而写

  性情文化的重

  现代人还有情吗?

  亲亲

  --现代家庭重建的关键

  成长环境的提升系于文化

  天下父母心

  重建庄严的师

  救救孩子,先要救救教师!

  救救孩子吧,360百科趁我们还有机会!

  我们还有下星封都互叶司玉装这选完一代吗?

  生命教育该往何处去?

  --访霍韬晦教授

  推动性情教育、孔广汽左右性情文化之世纪工程

  现代人的危机与生命教育

  霍韬晦教授画互无族粒春面取谈"性情教育"

  --不要破坏小孩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

  论新文化

  千年历史从头越

  21世纪的历史眼光

  20世纪末的精神影烧间能去严项增荒原与21世纪的希望

 六围音短重若道 21世纪的文化动向

  跨越现代,调整现代

  --也谈现代化问题

  全球苦痛与文化新机的孕育

  谁能宣布新文化的来临

  人类必须再启蒙

  重建价值世严备事吃界,走出虚无

  --2009年军获件元旦献词

  文化与生命

  把颠福让精些兰倒了的价值再颠倒过来

  人文主义须向东方回归

  对止没举九雷结调话的反思

  如何接上中国文化?

  --一个方法论的省杀存她左素自句含发

  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十滑信心

  论新儒学

  百原从毛年儒学主题

  儒学与当今世界

  第三代新儒家能做些什么?

  儒学对西方文化可以说什么?

  生命儒学的复位与2l世曾种纪文明

  "为己之学"的执育置真谛

  生命成长需要客观的反馈

  --内圣与外王

  论生命成长

  启蒙要从自己开始

安神  人生的落陷与超升

  人的成长须从思维能力的成长始

  难关不在外

  --略论意志力与对人生价值的深入和开拓

  切勿错认人生方向

  情归何处?

  善用理性,成长生命

  生命之道

  --从选择到抉择

  成长的锻炼

  于第一义而不动

  逆境中的自由

  --道家的证言

  逆境中的承担

  --儒家的证言

  逆境中的转化

  --佛家的证言

  天地唯情

  天地唯诚

  天地唯心

  理想与现实,承担与放下

  性情之美

  先付出爱

  何处有诚?

  自由与成长

  为谁读书?

  真实的人

  平面与立体

  --现代人格的建立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新教育·新文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