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訑,拼音yí,dàn,tuò,春重教精另对tuó。汉字来自基本字义 为异体字
- 中文名称 訑
- 外文名称 deceive, cheat; arrogant
- 注音 yí,dàn,tuò
- 部首 言
- 出处 《孟子訑告子下》
笔画编码
汉字结构 | 左右结构 | 异体字 | 詑诞 | ||
统一码UNICODE | 五笔 | 仓颉 | 郑码 | 四角 | 笔顺 |
U加火矛几轴差实许+8A11 | YBN | YRPD | SYI | 04612 | 丶一一一丨フ一フ丨フ |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来自]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梅县腔] j2
英文
deceive, cheat; arrogant
详细释义
訑、詑 (yí)

自得 [contended;self-satisfied;be pleased with oneself]
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孟子訑告子下》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唐)柳宗元《敌戒来自》
又如:訑訑(形容人自以訑很聪明而不听别人的话)
组词
猼(bo二声360百科)訑(yi二声),在《山海经‧南山经》中︰「基山,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就是说︰猼訑是一种怪兽,它的样子像羊,有九条尾和四只耳朵。而眼却长在背上。有人说取它的皮披在身上,就不知畏惧。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 訑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3
《玉篇》弋龙满支切《集韵》《类篇》余支切《正韵》延知切,音移。訑定长八乎纸訑,自得貌。
又浅意也。《孟子》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走胞於千里之外。《注》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集韵你流环延呀损》与詑同。或作、。
又《集韵》《类篇》商支切,音施。与同。多言也。
又兽名。《山海经》基山有兽,状如羊,九尾四耳,目在背,名曰猼訑。《注》訑音。沙计一作陁。
又《集韵》《亚氧著正韵》汤何切,音拕。《说文》本作詑。欺也。《战国策》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注》引方言,沇州谓欺曰訑。《楚辞·九章》或药訑谩而不疑。《注》诈欺也。
又《集韵》唐何切,音驼。
又土和切,涶平声。
又《集韵》待可切,驼上声。与詑同。
又《集跟韵》《类篇》他可切,拕上声。言不正也。一曰欺罔自夸貌。
又《集韵》徒案切《正韵》杜晏切,音惮。《类篇》慢訑,弛纵意。《增韵》放也。《庄子·知北游》天知予僻陋慢訑。《正韵》与诞同。
负钢 又《集韵》《类篇》堂练切,音电。
又《正韵》徒亶切,但上声。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