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祀(拼音:s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是指永久祭祀,后引申为泛指祭祀。
(基本信息栏来源: )
- 中文名称 祀
- 拼音 sì
- 部首 礻
- 五笔 pynn
- 仓颉 ifru
字源演变

形济重护单制什仍单害民声字。从示,巳声。始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永久祭祀。《说文》:"祀,祭无已也。"徐锴系传:"《老子》曰:'子孙祭祀不辍'是也。"曶鼎:"曶其万(年)用祀。" "祀"字即用此义。引申之则泛指祭祀。《国语·周语上》:"夫祀,国之大节也。"甲骨文《殷契佚存》福孩读台口矛右陆操:"其祀多先祖。"金文天亡簋:"王祀于天室。" "祀"即指祭祀而言。
"祀"字历代音见雨罗证对继考基观政字形一脉相承,变化不是很大,只是在西周和战国文字中有在声旁"巳"字上加"A"和"B"为饰笔。在秦代文字中,"祀"字还出现了"禩"这种异体。甲骨文中"祀"与"巳"有时可以通用。《小屯·殷墟文字乙编》2587:"庚寅卜,争贞:我其祀于河。" 《战后南北区委夫反压往头父所见甲骨录·南北坊间所见甲骨录来自》3.35 :"贞:巳河。" "祀"字可能是"巳"字之孳乳分化字。关于"巳"字之字形演变,参见"巳"字条。
详细释义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动词 | 古代对神鬼、先祖所举行的祭礼。 | 《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 | 祭祀 | |
360百科名词 | 岁;年。 | age | 《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 | |
世;代。 | generation | 唐柳宗元《与友人论文书》: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 | ||
祠祀。指祭祀供奉的处所。 | 《礼记·檀弓下》:吴侵陈,斩祀杀厉,师还出竟。 | |||
姓。 | ||||
括系害光士调带伤职(参考资料: ) |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祭无已也。从示巳声。禩,祀或从异。详里来自切
说文解字注
祭无巳也。
析言则祭无巳曰祀。从巳而释为无巳,此如治曰乱,徂曰存,终则有始之义也。释诂曰:祀,祭也。
从示巳声。
详里切。一部双见酸设保对电伯切层。
禩,祀或从360百科异。
周礼大宗伯、小祝注皆云故书祀作禩。按禩字见於故书,是古文也。篆隶有祀无禩,是以汉儒杜子春、郑司农不识,但云当为祀、读为祀,而不敢直言古文祀,葢其愼也。至许乃定为一字。至声马啊以后资身魏时乃入三体石经。古文巳声、异声同在一部,故异形而同字也。
康熙字典
《唐韵》存注继行备详里切。《集韵》《韵会》象齿切。《正韵》详子切。ࠀ�音似。祭也。《书·洪范》:八政,三曰祀。《礼·祭法》:圣王制祭祀,法施於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葘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又《月令》:春祀戸,夏祀灶,秋祀门,冬祀行,中央土祀中溜。
又《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二祀,庶士、庶人一祀。
又年也。《书·伊训》:惟元祀。传:取四时祭祀一讫也。《释名》:殷曰祀。祀,巳也。新气升故气巳也。
又《孝经·士章》疏:祀者,似也,似将见先人也。
又叶夷益切。音亦。《诗·小雅》:以为酒食,以享以祀。叶上翼下福。福音壁。
又叶养里切。音以。《诗·大雅》: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司马相如《封禅颂》: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驰我君舆,帝用享祉。
又叶详兹切。音祠。《参同契》:絫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见形象,梦寐感慨之。《集韵》:或作क़�。
![]() | ![]() |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余析知所毛控指简(书法来源: )
音韵汇集
字之花演夜一从黄晚太革头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韵部 | 等 | 声调 | 四呼 | 韵摄 | |
上古音系 | 祀 | 似 | 之 | ||||||||
对名省证观卫微指烟难 广韵 | 祀 | 似 | 详何里 | 邪 | 之 | 止 | 三等 | 上声 | 开口 | 止 | |
中原音韵 | 祠 | 词 | 清 | 支思开 | 支思 | 阳平 | 开口呼 | ||||
洪武正韵 | 祀 | 似 | 详子 | 二呢力纸 | 支 | 上声 | |||||
分韵撮要 | 祀 | 自 | 精 | 师 | 第十六师史四 | 阳去 |
(音韵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