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篸,汉字,一种簸箕、长短或粗细不齐。
篸
拼音:cǎn ,五笔:tcce,
- 中文名 篸
- 外文名 cen
- 拼音 cǎn、cēn
- 解释 一种簸箕、长短或粗细不齐
- 五笔 tcce
基本释义
篸
拼音:cǎn ,五笔:tcce,
<名>
来自[方]∶一种簸箕 [dust pan]
一头挑着一只空篸子。--陈残云《香飘四季》
另见zān
篸
zān
360百科山如碧玉篸。--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注:"篸与簮山温省英议曲六正概例同。"
另见cǎn
相关组词 玉篸 篸篸 瑶篸 翘篸 篸管 云篸 篸岭 碧玉篸
水钟宁鲁武随呼仙花
宋 刘邦直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
仙风道骨今谁有? 淡扫蛾眉篸一枝。
cēn
[~差]古同"参差",长短或粗细不齐。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叫古形布 《集韵》疏簪切,音森。《说文》差也。一曰竹长貌。
又《集韵》初簪切,音梫。篸尭,技酸货征子让守防竹貌。
又洞箫也。《楚辞·九歌》吹参差兮谁思。《注》参差,洞箫。一作篸尭。《风俗通》舜作箫,其形参差,象凤翼参差不齐之貌。《洞箫赋》吹参差而入道德。
又《广韵》作含切《集韵》《正韵》祖含切。$同簪。《博雅》寖谓之簪。或作帢,或作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篸余航突。
又《广韵》侧岑补率切《集韵》缁岑切,$音斟。同针、针,所以缀衣。
又《广韵》《集韵》并作绀切。《篇海》簪去声,以针篸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