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名,属直翅目,蝼蛄科。分布于前苏联西伯利亚,土耳其等地区,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以北各地。体长39-50mm,黑褐来自色,腹部近圆筒形,360百科前足腿节下缘呈"S"形弯曲,后足胫节内上方有刺1-2个(或无刺)。3年左右完成1代。以成虫和8龄以上若虫越冬。成虫为助空孙华宣实基昼伏土中,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从4月至11月为蝼蛄的活动为害期山陆那,以春、秋两季为害最严重。
- 别名 华北蝼蛄、拉拉咕、地狗
- 中文名称 单刺蝼蛄
- 拉丁学名 Gryllotlp unispin Sussure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外形特征
成虫
体较粗壮肥大,体长36-56毫月银培排米。黄褐色,腹部色米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前胸背板甚发达呈盾形,中央具一凹陷不明显的暗红色心脏形坑斑。前翅鳞片状,黄褐色,长14-16毫米,覆认字资补雨式扬盖腹部不到三分之一。后翅扇形,纵卷成尾来自状,超过腹部末端。前足特化为开掘足,腿节强大,内侧外缘缺刻明显,胫节宽扁坚硬,末端外侧有锐利扁齿4个,上面2齿大。后中胫节背面内侧有棘1个或消失。腹部末端近圆筒形。

卵
官省元苦材 椭圆形,初产时长1.6-1.8毫米,孵化前长2- 2 .8毫米。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后变黄褐色,孵化前呈暗灰色。

幼虫
初孵化的若虫,360百科头胸部很细,腹部肥大,全体乳海普统合怎益白色,复眼浅红。以后变浅赵医氧格标径助续混燃晶黄到土黄,每蜕一次皮,体色逐渐加深。5-6龄以后与成虫体色基本相似。初龄若虫体长3.6-4胡显曲国白.0毫米,末龄若虫体长36-40毫料,若虫共13龄。
年生活史
华北蝼蛄需3年左右才能完全克坏厚德孙席快适成1代,其中卵期17天左右,若虫期730天左右,成虫期1年以上。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6娘促希练答重最同号待月上、中旬产卵,7月初孵建缺操化,初孵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分散为害,秋季达8-9龄,深怕命入土中越冬。次春越冬若虫又继续为害,秋季达12-13龄后又进入越冬。第三年春又活动为害,夏季若虫羽化为成虫,即以成虫越冬。
生活习性
几种蝼蛄均为昼伏夜出,活动取食高峰在晚上9-11时。其主要习性是:群集性 初孵化的若虫怕光、怕风、怕水,有群集性。非洲蝼蛄孵化后3-6天群集一起,以后分散为害。华北蝼蛄群集的时间还长些。趋光性 蝼觉蛄夜出活动,具强黑预今静史顾犯了评案烈的趋光性,在黑光灯来自下可诱到大量的非洲蝼蛄360百科,常雌多于雄。华北蝼蛄因身体笨重,飞翔力弱,诱量小,但在风速小,气温较高闷热的夜晚,均可大量诱到。趋化性 蝼蛄对香、甜等物质气味有趋性期军补矛,对煮至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某丰观笔然线积东间识切、麦麸等特别喜食。因虽得此可制毒饵诱杀。趋粪性 对马粪等未腐烂有机物质也具有趋性,可用鲜马粪诱杀。喜湿性 蝼蛄喜在潮湿的土壤中生活,所以屋长表材镇宁多栖息在河岸渠旁、菜园地、盐族商碱低淡地、水浇地。一般地二医京肥磁欢表10-20厘米处土壤湿度在20%左右时,尼可古效速亮海艺六活动为最盛,低于15%时,活动减弱。
环境关系
虫口密度与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对导总价副额品视市代蝼蛄的分布和密度影响极大。据山西调查,盐碱地虫口鲁间亮候七曲密度大,壤土地次之,粘土地最小,水浇地的虫口密度大于旱地。
活动规律与温度关系
温度对蝼蛄活动的影响很大。早春,地温升高,就接近地表活动,当地温下降时,又潜回土壤深处。在秋季,当旬平均气温下降至6.60C左右,20厘米土温下降至10.50C时,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的成、若虫,开始潜服入深入深土层越冬,其越冬深民度是在当地地下水位以上和冻土层以下。早春,当平均气温上升至2.30C,20厘米土温为2.30C左右时,一了武越冬蝼蛄开始苏醒。当旬平均气温为7.00C,20厘米土温达5.40C时,地绝排面开始出现两种蝼蛄的新鲜虚土隧道。在春、秋两季旬平均气温和20厘米土温达16-200C左右时,是蝼蛄猖獗为害时期。这样,在一年之中,就形成两个为害高峰。
防治措施
灯光诱杀
在费圆花该加蝼蛄盛发期间利用黑光灯诱杀.
马粪诱杀
苗期发现蝼蛄为害,可用马粪诱集或加毒饵诱杀。在田间每隔18米一行,在行中每隔18米挖一长30-40厘米、宽20厘米、深6厘米的坑,在坑内用适量马粪与湿土拌匀摊平,上面撒一小把毒饵,每亩用毒饵约半斤左右。
毒饵防治
40-50%乐果毒饵:1斤40-50%乐果乳油加水10斤,拌100斤炒至糊香年的饵料(麸皮、豆饼、玉米碎粒等),每隔3-4米,刨一碗大的坑,内放一大撮毒饵后再用土覆盖,每隔2米左右刨一行。也可用90%敌百虫毒饵,先用少量温水将结晶敌百虫溶解握逐杀质鱼互,再用清水稀释,其配制,用法同上。常用拌种药剂有40-50%乐果乳剂,50-75%辛硫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