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东坡易传

"全书以"四库全书"中的《东坡易传》为底本,参照其它多种刻本进行校勘来自整理,并在每一篇章前写了简要评介,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 书名 东坡易传
  • 别名 毗陵易传
  • 作者 苏轼
  • 类别 文学
  •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来自容简介

  举世皆知苏东坡为一代文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易学大师",曾经写过一本《东坡易传》。苏轼幼时便随眉山道士张令形述易简读书学《易》,少年时欲入山林当道士,终生与道士高人交往频繁,深晓《周易》占卜和"胎息"养生之术,并自称"铁冠道人"。其父苏洵精通《太玄》,晚年欲作《易传》未成,遗命苏轼继作此书。苏轼于45岁左右被贬官于黄州时开始撰写《易传》,此后不断修改,直到生命垂危之时才修改完毕。他的认知方法、执政思想深受《易经》影响,诗词文赋也因此而愈加高深玄妙,后人不解《易》理,常常只识皮毛。然而苏轼去世之后,他的著作遭到蔡京等人劈版禁毁,这本《易传》便被改头换面,以《毗陵易传》("毗陵"为苏轼去世之地常州别名)悄然印行于世,因此罕为人知。《东坡易传》作者认为"离开《东普硫作油固坡易传》,苏轼思想及其诗文词赋无从谈起。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二年(105稳打里她钟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360百科,父丧守制期满还朝 ,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州)。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宋史》、《东都事略》有 传。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 集》一百十五卷 、《东坡乐府》三卷。与父苏翻天洵、兄苏辙并列"唐宋八大家"。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目录

  出版说明

  整理说明

  卷一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来自)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卷二

  泰卦(360百科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化宪财底革底来令著首茶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卷三

  止都征孙施回背一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思片月二十二)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卷四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父座绿均状弦口唱法奏间  家人卦(第三十七)

  卷五

  卷六

 黄金 卷七

  卷八

  

四库提要

  《东坡易传》·九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宋苏轼撰。是书一名《毗陵易传》。陆游《老学庵笔记》谓其书初遭元佑党正慢收鱼缺否禁,不敢显题轼名,故称"毗先生",以轼终於常州故吗革批也。苏籀《栾城遗言》,记苏洵作《易传》未成而卒,属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於轼。今《蒙卦》犹是辙解。则此书实苏氏父子兄弟合力为之,题曰轼撰,要其成耳。籀又称洵晚岁读《易》,玩其爻象,限威元县各更受胡福术因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故朱子谓其惟发明爱恶相攻、情伪相感之义,而议其粗疏。胡一桂记晁说之之言,谓轼作《易传石局婷》,自恨不知数学,而其学又杂以禅,故朱子作《杂学辨》,以轼是书为首。

  然朱子所驳不过一十九条,其中辨文义者四条,又一条谓苏说无病,然有未尽其说者。则朱子所不取者仅十四条,未足活务资县上奏础某伟哪以为是书病。况《朱子语类》又尝谓其於物理上亦有看得著处,则亦未尝竟废之矣。今观其书,如解《乾卦·彖传》性命之理诸条,诚不免杳冥恍惚,沦於异学。至其他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得曲譬之旨。盖大体近於王弼,而弼之说惟畅玄风,轼之说多切人事。其文汽挥攻年养州黄举内未弱辞博辨,足资启发,又乌可一概屏流万包斥耶?李衡作《周易义海撮要》,丁易东作《周易象义》,董真卿作《周易会通》,皆采录其说,非徒然也。明焦竑初得旧本刻之。乌程闵齐伋以朱墨板重刻,颇为工委织从也马致,而无所校正。奏绍径状零振敌翻毛晋又刻入《津逮秘书》中。三本之中,毛本最舛。如《渐卦》上九并《经》文皆改为"鸿整轮早慢矛际语整责触渐于逵",则他可知矣。今以焦本为主,犹不少省甚失其真焉。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东坡易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