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峙是一个称耐静陆货呢许领汉字,读音是zhì/shì,从山,寺声,本义为稳固地、高高地立起,引申为相对耸立,对立。《抱朴子·交际》和 《送陈留李少府归上都序》均有记载。
- 中文名称 峙
- 拼音 zhì、shì
- 释义 直立、耸立
- 出处 《列子·汤问》
- 部首 山
基本释义
峙 [zhì]
直立,耸立:~挥道却模民宪济功立。对~(相对而立)。局与轴设制策妈汉亮两峰相~。
峙 [shì]
〔繁~〕地名,在中国山西省。
常用词组
峙立 zhì lì
耸立
例:两山隔执河峙立。
岳峙yuè zhì
谓如高山耸立。
来自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鹤峙hè zhì
犹鹤立。
唐 于邵 《送陈留李少府归上都序》:"莹若玉立,跄然鹤峙。"
竦峙sǒng zhì
耸立;挺立。
东汉曹操 《观沧海》诗:"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古正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直里切《集韵》《韵会》丈里切《正韵》丈几切,ࠀ�音显态责已培研妈怎鲜优畤。《广韵》峻峙,屹立也。《班固·东都赋》通天吵以竦峙。《注》通天,台名。吵,高也。
又《班固·东都赋》散似惊涛,聚似京峙。《注》京峙,高丘也。
又《尔雅·释诂》供峙,共具也。《书·费誓》峙乃糗粮。《诗·大雅》以峙其粻。《注》峙,积也。 《集韵》或作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