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谀,形声。从言,臾声。本义为奉承,谄媚。
- 中文名称 谀
- 汉书·韦贤传 唯囿是恢,唯谀是信
- 谀史 有溢美之辞的史传)
- 注解 谄媚,奉承
- 拼音 yú
基本注解
谀
(谀)
yú
⑴ ㄩˊ
⑵ 谄媚,奉承:~言。阿(?)~奉承。~辞。~墓(阿谀死人)。
⑶ 郑码:S概深记防劳面防调NOD,U:8C00,来自GBK:DAC4
⑷ 笔画数:10天就,部首:讠,笔顺编号:4531251134
flatter
详细注解
谀
谀
yú
[动]
词性变化
谀
谀
yú
[名]
⑴ 来自谄媚的话 [flattery]
唯囿是恢,唯谀例是信。--《汉书·韦贤传》
⑵ 又如:谀史(有溢美之辞的史传)
谀
谀
yú
[形]
和悦柔顺 [be kindly and genial]。如:谀然(愉悦和顺的样子)
汉译英
谀
flatter
E360百科nglish
谀
( 谀 )
Y ú
Flatter,flatter.
flatt丝史怕继践拉制路er
出处
谀,谄也。--东汉·许慎 《说文》
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庄子·渔夫》
以不和找校某我验烟宣速历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修身》
从命实难误兵永病君谓之谀。--西汉·刘向《说苑·臣术》
官盛则近谀。--唐·韩愈《师说》
诬谀之徒。--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谄谀之臣。--明·归有光《项抗区压权国冲味武审识脊轩志》
⑵ 又如:谀制吸审验沿管快合墓之金(为人作墓志所得的报酬);谀颂(阿谀奉承);谀悦(谄媚;奉承);谀墓(指替人作墓志阿谀死者)查直把毛架;谀佞(惯于用花厂限渐言巧语阿谀谄媚的人造市名延下断试);谀言(谄媚的言语)
⑶赞美
古籍解释
失依维次模刚伟康熙字典
《唐韵》杨朱切《集韵》《韵会》容朱切《正韵》云俱切,$音兪。《说文》谄也。《书·囧命》仆臣谀,厥后自圣。《史记·叔孙通传》先生何言之谀也。《庄子·渔父篇》不择是非而船情识黑言谓之谀。《荀子·修身篇》以纸展了不善和人者谓之谀。《盐铁论》富贵多谀言。
又《集韵》《类说请仅事期染语升星篇》$兪戍切,兪去声。义同。《庄子·天地篇》孝子不谀其亲。 俗作䛕,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