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粢,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ī,形声。从米,次声来自。本义为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泛指谷物。如:粢,稷米也。--《玉篇》。粢也意为谷类的总称。

  • 中文名称 粢
  • 拼音 zī(注音: ㄗ)
  • 笔顺 捺横撇折撇捺捺撇横竖撇捺
  • 五笔86 UQWO(五笔98:UQWO)
  • 总笔画 12

基本资料

  五行:火

  UniCode:U+7来自CA2

  四角号码:37904

  仓颉:IOFD

  GBK编码:F4D2

  规范汉字编号:7547

基本解释

  ●

  zī ㄗˉ

使样急理便他  ◎谷子,子实去壳后为小米。

  ◎泛指谷物。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名〉

  (1)形声。从米,次声。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谷

  (2) 稷,即谷子 [millet]

  粢,稷米也。--《来自玉篇》

  (3)又如:粢粝(粗劣的饭食)

  (4)特指祭祀用的谷物 [grain for sacrificing]。如:粢食(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360百科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5)谷类的总称 [various 角组缩美其兴仅又药分kinds of grain]

  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演织料棉苦执蛋区《国语》

  一种以蒸熟的米饭捣碎做成的饼状食品。周代时已有。糯米、粟米皆可做粢。后世称为糍糕、糍饭、糍粑、糍团等,形状、做法亦各有别。《周礼.天官.笾人》:"羞笾之实,糗饵、粉粢。"《列子.力命》:"食则粢粝。"殷敬顺释文:"盖谓粗舂粟、麦为粢、饼食之。"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药费示练苗吸......糍糕、团子、盐况于调发主再豉汤之类。"清顾禄《清嘉录.八月.糍团》:"二十四日,煮糯米和赤豆作团祀社,谓之糍团。人家小女子皆择是日裹足米理坏,谓食糍团缠脚能令胫软。"蔡云《吴歈》云:"白露迷迷稻秀匀,软团户户已尝新。"《湘西风土志》:"糯糍粑,系糯米饭就石臼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圆月……土人苗民皆喜之。"

汉语字典

  [①][zī]

  [《广韵》即夷切,平脂,精。]

  亦作"秶1"。

  (1)谷物名。即稷得林复菜原意方

  (2)谷物总称。

  (3)特指他温怀父大门听声速持若祭祀用的谷物。

  [②]张体山[jì]

  [《集韵》才诣切,去霁,从。]

  通"齐4"。

音韵参考

  [上古音]:脂部精母,

  [广 韵]:即夷切,上平6脂,zī,止开三平脂A精

态服  [平水韵]:上平四支

  [粤 语]:zi1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古籍解释

  《广韵》卽夷切《韵会》将支切《正韵》津私切,$音咨。《类篇》稷也。《尔雅·释草·疏》粢者,稷也。《礼·曲礼》稷曰明粢。《左传·桓六年》洁粢丰盛。《注》黍稷曰粢。

  通作齐。《仪礼·士虞礼》明齐溲酒。《注》今文张均受曰明粢。

  通作齍。《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六齍之名物。《注》齍派钢死读为粢。六粢谓六谷:黍长顾方影她条路毫稷稻粱麦苽。

  《集韵》才资切,音茨。《说文》稻饼,与糍同。《列子·力命篇》食则粢粝。《注》粢,稻饼也。味类籺米,不碎。《扬子·方言》饵已汽伟儿谓之餻,或谓之粢。

委振精棉司或关出航  《集韵》才诣切,便帮否表祖月协音剂。酒也。《礼·礼运》粢醍在堂。通作齐。 《说文》本作ꗉ,或作秶。今文从米作粢。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