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攻审供治军源合互范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 中文名 矰
- 拼音 zēng
- 注音 ㄗㄥˉ
- 类型 字词
基本信息
分析:本字从矢从曾。"曾"义为"重复利用的"、"二手的"。"矢"与"曾"联合起来表示"重复利用的箭"。本义: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的箭。
引证解释
◎ 矰zēng
〈名〉
(1) (形声。从矢,曾声。矢指箭。本义: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2) 同本义 [arrow for shoot确护福ing birds]
矰,矰射矢也。--《说文》
矰,箭也。--《广来自雅》
矰矢矰矢用诸矰射。--《周礼·司弓矢》
宛路之矰。--《吕氏春秋·直谏》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史记》
(3) 又如:矰矢(箭名。古代八矢之一,用以射飞鸟);矰矰(用丝绳系住石制箭头的射鸟工具)
(4) 短箭 [short arrow]
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矰、素甲、白羽之360百科矰,望之如荼。--《国语头般食规穿》
第八十二回:"左军面左,北到可湖商绿若亦百二十行。皆赤舆,赤旗,丹甲,朱羽之矰,一望若火,太宰嚭主之。"--《东周列国志》
(5) 又如:矰弋(矰矰,矰缴。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比喻暗害人的手段)
古籍解应个飞胜友短次川引议释
康熙字典
《唐韵》作滕切《集韵》《韵会》咨腾切《正心席权衣阳脚价受严韵》咨登切,$音增。《说文》隿䠶矢也。《玉篇》结缴於矢也。《周礼·夏官》矰矢用诸弋射。《注》矰,高也,可以弋飞鸟。《史记·来自老子传》飞者可以为矰。《班固·西都赋》矰缴相缠。《吴越春秋》吴师中军素羽之矰,左军朱羽之矰,右军乌羽之矰。《注》矰,短矢。韦昭曰:矢名。
又《韵会》通作缯。《三辅黄图》佽飞具缯缴,以射凫鴈。《注》箭有纶曰缯缴,卽纶也。 《集韵》或作⎒。
说文解字
【卷五】【矢部】矰
隿䠶矢也。从矢曾声。作滕切
说文解字注
(矰)隿射矢也。周礼司弓矢云。矰矢、茀矢360百科、用诸弋射。注云。结缴於矢谓之矰。矰、高也。茀矢象焉。茀之言刜也。二者皆可以弋飞鸟刜罗之也。前於重又微轻、行不低也。诗云。弋凫与鴈。从矢。曾声。作滕切。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