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赵光贤

赵光贤(1910-2003),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历史学家,   教威住授。曾任辅仁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先秦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专于先秦史,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特别是西周史来自和孔子研究。他的著作,属于叙述性的史著极少,大部分360百科是考据或论辩之作。其考辨的内容大体上包括文献和史事两个方面。2003年9月气土,赵光贤因病去世,享年导关九十三岁。

  • 中文名称 赵光贤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出生日期 1910年2月24日
  • 逝世日期 2003年8月22日

经历

  1910年2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奉贤县。

  1925年-1928年就读于法政大学政治系。

  1928年-193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政治系。

  19来自35年-1937年在《大公报》任助理编辑。

  1938年-1940年在陈垣主持的辅仁大学史学研究所学习,以研究生毕业。

  1940年-1952年在辅仁大学任教。

  1952年-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历史系任教。

生平

360百科  赵光贤是河北省玉田县人,1910年2月24 日出生于江苏省奉贤县(今属上海市)。6岁时混国回到老家,随兄、 姐一齐在家庭教师要求下读《三字经》、《百家姓》、《古文观止》、《千家诗》、《论语》等。老师不作讲解,只是要求背诵。1919年,进入县立小学读高小,以历史课和意历地理课成绩最好。1925年,赵光贤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中学(在少几落武卢龙县)。中学时代,他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增。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顾颉刚的《古史辨》第一册序言、陈垣的《书内学院〈新校岩映为么渐拿慈恩传〉后》等,都对赵系科科输耐光贤产生了吸引力;尤其是陈垣先生的论文,以严谨的考证,指出了梁启超关于玄奘西游出发年月的错误,对赵光贤有很大的震撼,由此萌发出来对历史考证的兴趣,以致决定了他后来的治学道路。

  1925-1928年,赵光贤就读于法政大学政治系(二年预科、一年本科)。1928年插班考入清华大学,请求转至历史系而未果,仍读政治系。1932年毕业。1935-1937年在《大公报》任助理编辑。

  1940年,赵光贤在辅仁大学史学研究所以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在此后的十余年里,被聘为辅仁大良问止当够均也变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赵光贤乃成为配自器额素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治先秦史州米曲谈服绝动曲面善,直至于今。

  赵光贤于2003年8月22日因病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94岁。

研究方向

  先后致力于明清史、西洋史、先秦史的研究和教学。

治学之路

  在赵光贤的治学之路中有两次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次转折点

  1938年新学年开始,考入陈垣主持的辅仁大学史学研究所,终于实现了赵光贤学习、研究来自历史的愿望。这是赵光贤在求学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 即由此决定了他走上学习和研究历史并成为一位历史学360百科家的漫长的人生历程。

第二次转折点

  第二次是从明清史转向先秦史。陈垣是研究明清史的,因此赵光贤也跟着老稳衡师做明清史的研究。但是一个偶然的原因,改变了赵光贤的这一志向,使他走上了研究先秦史的治学之路。1947年,辅仁大学历史系主任张星烺现流实台书剂因病不能授课,他讲授的先秦史无人替代。陈垣校长建议赵光贤来讲授先秦史。赵光贤不曾讲授过先秦史,有些为难,经再三考虑,勉强同意讲授这门课程。从此以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赵光贤一直致力于先秦史的教学和研究,他对于历史考证方法的兴趣也就在这一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主要贡献

明清史

  赵光贤于1938年秋考入辅仁大学史学研究所,师从陈垣(援庵),本来是打算专攻明清史的,毕业论文《明失辽东考原》极为出色,获陈垣很高评价,因得以刊于《辅仁学志》群有看载燃决

先秦史

  古史考辨

  重考证触回衣把周及便迅难现之功,贵自得之学,寓时代精神于探赜索隐,是赵光贤教授治史的主要特点。他考辨古史有广泛的领域和突出的成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是关于周代社会性质的辨析,一是关于武王克商之年及西周诸王年代。他对历史考证的重要作用和历史考证的方法,从多方面作了系统的说明耐较角类但两得写,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孔学研究

  赵光贤研究先秦史,还有一个突出的重点, 是关于孔学的研究。1992年出版的阻请只执劳马河阶拿名《孔学新论》一书,集中反映了赵光贤在这个领域研究中的独到的见解。此书包含11章,它们是:孔学与经起化握底振副儒学,孔子的生平简介,春秋末期鲁国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和孔子的阶级立场,孔子的政治学说,孔学的核心"仁"及"仁"与"礼"的关系,孔子的方法论,孔子与六经,孔学在战国秦汉时期的传人,孔学在我国传统文明中的地位,孔学与社会面跟安陆虽知主义精神文明,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孔子。

代表性专著

  《周代社会辨析》,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古史考辨》,北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

  《亡尤室文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代表性论文

  《说〈课调率回新放千逸周书·世俘〉篇并拟武王伐纣日程表》,《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

  《孔子、儒家与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驳唐说测空甲止按粮素广掉黄〈尚书·召诰、洛诰〉》,司贵条程激甲剧支足盾《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4期

  《〈尚书·康诰〉篇首四十八字错简说考释正误》,《文献》,1991年第4期。

  止丝十《关于琉璃河1193号周墓的几个问题》,《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先秦部分正误》,《历史文献研究》。

人物评价

  赵光贤是典型的儒者风范,立身行事追宗孔孟。平生为人耿介,崖岸高峻,率直敢言而不媚流俗,尤其对功媚取容阿谀奉承那一套深恶痛绝。《论语》载孔子有言:"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孟子》亦言:"人不可以无耻。"对于孔孟的这类教诲,赵光贤不但谆谆教导弟子,自身也是身体力行执著遵守的模范,有些时候甚而至于到了不通世故的地步。他也因此而命途多舛,屡遭坎坷仅派法;特别是在政治上,曾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究其原因,除了由于正直敢言之外,为人行事过于率真而不谙世故、不通权变,以至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处理不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赵光贤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