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史子集概要》原名《国学研究》,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以广义的经目为范围(来自包括《十三经》等),论述各经的内容、体制、360百科优劣等。史部以《二十四史》为范围讨征父脚粮(从《史记》至《数风盐牛女白磁厂植明史》),论述史学的来源、史部的种类,剖析各史的内容、优劣。子部以周秦诸子祖矛灯苦物富为范围,论述古代诸子的大切满病再艺喜概情形、各子书的内黑况斤号随容,并于我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嬗递,加以简要分析和说明。集部以自汉以来及《四库全书》有著录的重要作家文集为范围,分"总论"、"楚辞类"、"别集类"、"总消思未小言空波钢集类"与"诗文评类"进行论述,并于各集的抉择去取、各家的学问根源,加以简单说明,以使读者明了集部的概状。
- 书名 经史子集概要
- 页数 413页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开本 16
图书信息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丛书名: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61762189, 7561762186
条形码法声钱: 9787561762189
尺寸: 20.6 x 14.6 x 3 cm
重量: 522 g
目录
经部
例言
第一章总论
一什么叫做"经"
二"经名"的来源
三"经目"的递增
四经书的"体制"
五经书为后世一切学术的所宗
第二章《周易》
一什么叫做"易"……"周易"
二《易经》内宪时剂径湖北不效取静容的"形成"
三《周易》上下经文体的大概
四《周易》为千古文章之祖
第三章《尚书》
一什么叫做"尚书"……"古鸡画握般激银氢本门物今文尚书"
二《尚书》的"体制"……"十例"……"六体"
三《尚书》文章的"概状"与其"特点"
四《尚书》文章的"体式"为后世文家所取法
第四章《毛诗》
一什么叫做"诗"……"诗经"……"毛诗"
二《诗》的"六义"和"四始"
三《诗经》的"体式"与其"大义"
四《毛诗》的"篇什"与其"概要"
第来自五章《礼经》三书--《周礼》……《仪礼》……《礼记》
甲《周礼》
一《周礼》的"名称"
二《周礼》的"制作"
三《周礼》体例的"概要"与其"文章"
乙《仪礼》
一《仪礼》的"名称"
二《仪礼》的"篇第"
三《仪礼》的"文章"
丙《礼记》
一《礼记》的"制作"
二《礼记》的"内容"
三《礼记》的"文章"
第六章《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甲 《春秋经》
一《春秋》的"意义"
二《春秋》的"体例"
乙 《左氏传》
一《左氏传》的"概要"
二《左氏传》的"文章"
丙《公羊传》……《谷梁传》
一《公羊传》……《谷梁传》的"概要"
二《公羊传》……《谷梁传》的"文章"
丁《春秋》三传的"总评"
第七章《论语》……《孟子》
甲《论语》
一《论语》的"概要"
二《论语》的"篇次"与其"文章"
乙《孟子》
一《孟子》的"概要"
二《孟子》的"篇次"与其"文章"
第八章《孝经》……《大学》……《中庸》
甲《孝经》
一《孝经》的"概要"
二《孝经》的"章派机北精计听事内我次"
乙《大学》
一《大学》的"概要"
二《大学》的"章次"
丙《中庸》
一《中庸》的"概要"
二《中庸》的"章次"
第九章《尔雅》
一《尔雅》的"概要"
二《尔雅》的"篇次"
史部
例言
第一章总论
一"史学"的来源
二"史目"的递始为文王克增
三"史部"的种类
四各史"例目"的异同
第二章《史记》
一《史记》的"体制"
二《史记》的"文章"
三《史记》的"批评"
四《史记》的"考装证"
第三章《前汉书》
现纸钢创执 一《前汉书》的"体制"
二《前汉书》的"缺失"
三《前360百科汉书》的"优点"
四《史》《汉》的"比较"
第四章《后汉书纪油块款家训艺》
一《后汉书》的"体制"
二《后汉书》的"文章"
三《后汉书》的"批评"
第五章《唱行移突齐煤种缩三国志》
一《三国志》的"体制"
二《三国志》的"缺失"
降么 三《三国志》的"优点"
第六章《晋书》
一《晋书》的"体制"
二《晋书》的"批形讨格品评"
第七章《宋书》
一《宋书》的"体制"
二《宋书》的"批评"
第八章《南齐书》
一《南齐书》的"体制"
斗击头层量争二《南齐书》的"批评"
第九章《梁书》……《陈书》
一《梁书》和《陈书》的"体底乙制"
二《梁书》和《陈书》的"批评"
第十喜些多节铁备双损章《魏书》
一《魏书》的"体制"
二《魏书》的"批评"
第十一章《北齐书》
一《北齐书》的"体制"
二《北春改齐书》的"批评"
第十二章《周书》
一《周书》的"体制"
二《周书》的"批评"
第十三章《隋书》
一《隋书的》"体制"
二《隋书》的"优点"
三《隋书》的"缺失"
第十四章《南史》……《北史》
一《南史》和《北史》的"体制"
二《南史》和《北史》的"批评"
第十五章《旧唐书》……《新唐书》
一《旧唐书》和《新唐书》的"体制"
二《旧唐书》和《新唐书》的"比较"
第十六章《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一《旧五代史》句管状认实空济执改殖和《新五代史》的"体制"
二《旧五代史》视跟宜套属资渐和《新五代史》的"比较"
第十七章《宋史》
一《宋史》的"体制"
二《烧连宋史》的"批评"
第十八章《辽史》……《金史》
一《辽史》的"体制"和"批评"
二《金史》的"体制"和"批评"
第十九章《元史》
一《元史》的"体制"
二《元史》的"批评"
第二十章《明史》
一《明史》的"体制"
二《明史》的"批评"
子部
例言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道家类
第三章法家类
第四章名家类
第五章墨家类
第六章儒家类
第七章杂家类
第八章兵家类
集部
例言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楚辞类
第三章别集类上--汉魏六朝的别集
第四章别集类中--唐宋两朝的别集
第五章别集类下--元明清三朝的别集
第六章总集类
第七章诗文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