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CAD 2002实用教程》是2005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嘉平,主要讲述了AutoCAD的应用。
- 书名 AutoCAD 2002实用教程
- 作者 唐嘉平
- ISBN 9787302055624
- 定价 37元
图书信息
作者:唐嘉平
ISBN:9787302055624
定价:37元
印次:1-6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2005-7-1
图书简介
本书结合实例,介绍了利用最新版AutoCAD 2002进行工程设计和制图的基本方法和实用技能。
书中按照工程制图的流程划分章节,分为三个部分,共20章。
第一部分讲述二维制图的基本方法,读后可以基本具备独立制图的能力,该部分是全书的重点。
第二部分讲述二维制图的高级技巧,包括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协同设计环境、网络应用等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特色的功能,读后可以提高制图效率,实现多人协同工作。
第三部分讲述三维建模,读后可以掌握创建三维模型的基本技能。
本书对AutoCAD常用关键字采用英汉注释,对重点、难点和实用技巧均加以提示、说明。在每章末尾给出了小结来自和思考练习题,可供读者复习。
书中在讲述软件使用方法的同时,还将涉及最基本的制图理论和规范。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教材及相关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图书前言
AutoCAD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我国,AutoCAD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测绘、装潢等部门,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设计工具之一。在高等学校,AutoCAD也已经成为大部分理工科学生的必修内容。
作者应用AutoCAD进来自行设计和教学的基础上,以软360百科件的具体使用与工程设依引富艺免措青计和制图紧密结合的方法写作了此书,旨在帮助读者熟练运用AutoCAD,为巴满村孔级百世量台程破工程设计服务。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具有初步工程设计背景的在校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本书可作为学习工程制图课程的辅助教材。为方便读者学习,下面对阅读本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说明。1. 中英文对照
本书主要讲述AutoCAD 2002英文版的使用。为了方便阅读,对文中出现的英文关键词给出了中文解释,书后的附录B给出了常用的AutoCAD 2002关键词中英文对照表。熟悉这些关键词,对深入学习和使用AutoCAD很有帮助。2. 命令启动方式
住力之AutoCAD采用命令驱动的方式工作。绘图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通过启动相应的命令执行。AutoCAD提供了命令行输入、菜单项、工具栏三种命令启动方式,书中将居但它宜员分别列出不同的命令启动方式。例如,按如下格式给出直线命令的启动方式:
衷心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二维制图的基本方法
第1章绪论3
1.1CAD技术和AutoCAD简介3
1.1.1CAD技术3
1.1.2AutoCAD4
坏取训提合但席盾 1.1.3AutoCAD的基本功能5
1.2A调宁星宗utoCAD 2002的新功能*6
1.3AutoCAD议够曾日觉处的安装和卸载7
1.3.1系统配置要求7
1.3.2AutoCAD的安装7
1.3.3AutoCAD的卸载8
1.4本章小结9
习题10
第2章AutoCAD 2002快速入晶门11
2.1程序与文件11
2.2基本文件操作12
2.2.1启动和退出程序12
2.2.2新建掌队影假稳收等改蒸胜文件12
2.2.3打开文件13
2.2.4保存和另存14
2.3AutoCAD 2002工作界面15
2.3.1标题栏16
2.3.2菜单栏16
2.3.3工作区夫山轮半欢16
2.3.4工具栏16
2.3.5命令窗口18
2.3.6状态栏18
2.4最基本的操作命令18
2.4.1创建基本的几何图形18
2.4.2连续、撤销和终止操作20
2.4.3视图缩放21
2.4.4删除图形21
2.5获得帮助22
2.5.1联机帮助22
去 2.5.2实时助手*24
2.5.3网上资源25
2.6本章小结25
习题26
第3章基本绘图命令27
3.1AutoCAD的命令输入方式27
3.1.1启动命令的三种方式27
3.1.2命令行输入的基本格式28
3.2空间坐标系30
3.2.1AutoCAD制图的基本要求30
3.2.2直角坐标系30
3.2.3极坐标系剧础逐31
3.2.4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31
3.3基本图形实体的生成33
3.3.1直线33
聚严飞机诗鲁厚况滑茶元3.3.2圆33
3.3.3矩形36
3.3.4弧37
3.3.5正多边形39
3.3.6点41
3.3.7椭圆43
3.3.8圆环45
3.4本章小结45
习题46
第4章定形和定位47
4.1对象捕捉47
4官第介虽威探地部给内.1.1对象捕捉的概念47
4.1.2对象捕捉的开关设置48
4.1.3自动捕捉和临时捕捉49
4.1.4设置对象捕捉点50
4.2栅格、突捕捉和正交52
4.2.1栅格53
4.2.2捕捉53
4.2.3正交54
4.3自动追踪55
4.3.1如海难极轴追踪55
4.3.2对象捕捉追踪57
4.4本章小结58
习题59
第5章基本修改命令60
5.1修改命令的执行方式60
5.2移动图形德钢油书罪数不60
5.2.1平移61
即才敌识传船式5.2.2旋转61
5.3复制图形62
5.3.1拷贝62
5.3.2镜像63
5.3.3偏移64
5.3.4阵列66
5.4对图形对象进行变形69
5.4.1缩放69
5.4.2拉伸69
5.4.3拉长71
5.5对图形对象进行修改71
5.5.1修剪和延伸*71
5.5.2断开75
5.6倒角与倒圆角76
5.6.1倒角77
5.6.2倒圆角78
5.7本章小结78
习题78
第6章图层设置80
6.1图层概述81
6.1.1图层的基本概念81
6.1.2图层组织的原则81
6.2图层设置82
6.2.1当前层82
6.2.2新建和删除图层83
6.2.3设置图层属性和图层状态84
6.3高级图层管理88
6.3.1快速设置当前层88
6.3.2图层过滤器89
6.3.3保存和恢复图层状态93
6.4本章小结95
习题95
第7章文本标注96
7.1文本样式设置96
7.1.1新建、删除文本样式97
7.1.2字体设置97
7.1.3文本效果98
7.2文本标注命令98
7.2.1单行文本98
7.2.2多行文本101
7.2.3文本修改*104
7.2.4快速显示文本107
7.3中文字体显示108
7.3.1AutoCAD中的字体支持文件108
7.3.2确保中文字体显示的方法109
7.4特殊字符输入111
7.4.1用ttf字体输入特殊字符111
7.4.2用shx字体输入特殊字符112
7.5本章小结113
习题113
第8章尺寸标注114
8.1尺寸标注概述114
8.1.1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114
8.1.2尺寸的组成要素115
8.1.3尺寸标注命令的执行方式116
8.2长度型尺寸标注117
8.2.1水平标注118
8.2.2垂直标注118
8.2.3线性标注119
8.2.4对齐标注121
8.2.5连续标注122
8.2.6基线标注123
8.3圆、弧和角度标注124
8.3.1半径标注124
8.3.2直径标注125
8.3.3角度标注125
8.4引注128
8.4.1快速引注128
8.4.2引注样式设置129
8.4.3普通引注132
8.5坐标标注和快速标注132
8.5.1坐标标注132
8.5.2快速标注133
8.6尺寸样式134
8.6.1尺寸样式操作134
8.6.2直线和箭头设置139
8.6.3尺寸文本设置141
8.6.4调整标注空间144
8.6.5主单位146
8.6.6换算单位设置148
8.6.7尺寸公差150
8.6.8尺寸更新152
8.7形位公差标注152
8.7.1形位公差概述152
8.7.2形位公差标注的组成152
8.7.3形位公差标注命令153
8.8尺寸修改154
8.8.1修改尺寸文本位置154
8.8.2单个尺寸修改155
8.9本章小结156
习题156
第二部分二维制图的高级技巧
第9章获取图形信息161
9.1显示控制161
9.1.1视图缩放161
9.1.2平移165
9.1.3鸟瞰视图165
9.1.4透明命令166
9.2属性查询167
9.2.1距离查询167
9.2.2面积查询168
9.2.3点坐标查询170
9.2.4面域属性查询170
9.2.5图形对象特性参数171
9.2.6图形文件信息查询172
9.2.7系统时间查询172
9.3本章小结173
习题173
第10章高级绘图命令175
10.1非标准曲线175
10.1.1草图命令175
10.1.2样条曲线176
10.2延长线177
10.2.1构造线178
10.2.2射线179
10.3多义线179
10.3.1多义线和直线的区别179
10.3.2绘制多义线180
10.3.3直线和弧段联用181
10.3.4设置多义线线宽182
10.3.5编辑多义线183
10.4多线186
10.4.1绘制多线187
10.4.2设置多线样式188
10.5本章小结193
习题194
第11章高级修改技巧195
11.1对象属性修改195
11.2属性匹配197
11.3夹点编辑198
11.3.1夹点拉伸199
11.3.2夹点平移199
11.3.3夹点旋转199
11.3.4夹点缩放200
11.3.5夹点镜像200
11.3.6多重复制操作200
11.4面域201
11.4.1创建面域201
11.4.2用边界创建面域201
11.4.3面域对象的布尔运算203
11.5区域填充205
11.5.1选择填充图案206
11.5.2确定填充区域208
11.5.3岛侦测209
11.5.4边界关联210
11.5.5查看选择集210
11.5.6继承特性210
11.5.7双向填充211
11.6视图刷新211
11.6.1重生成211
11.6.2全部重生成212
11.6.3重画212
11.7清理命令*212
11.8本章小结214
习题214
第12章图块操作215
12.1图块概述215
12.2内部块操作216
12.2.1定义内部块*216
12.2.2插入块实例218
12.3外部块操作220
12.3.1定义外部块220
12.3.2插入外部块221
12.4修改图块221
12.4.1图块分解221
12.4.2图块的重定义222
12.5图块嵌套223
12.6添加块属性224
12.6.1定义属性225
12.6.2定义图块226
12.6.3插入图块226
12.7修改块属性227
12.7.1属性定义修改227
12.7.2属性值修改228
12.7.3增强型属性编辑器*228
12.7.4块属性管理器*229
12.8提取属性231
12.8.1属性提取对话框231
12.8.2属性提取向导*233
12.9本章小结238
习题238
第13章外部参照和光栅图像239
13.1外部参照概述239
13.2插入外部参照文件240
13.3外部参照管理器242
13.4修改外部参照244
13.5绑定外部参照246
13.6裁剪外部参照247
13.7光栅图像249
13.7.1插入图像250
13.7.2图像管理器250
13.7.3修改图像251
13.8本章小结253
习题253
第14章AutoCAD出图254
14.1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254
14.2模型窗口和布局窗口254
14.3打印样式257
14.3.1打印样式类型257
14.3.2设置打印样式类型257
14.3.3新建打印样式表文件258
14.3.4修改打印样式表文件260
14.4布局图265
14.4.1新建布局图265
14.4.2配置打印设备265
14.4.3出图设置267
14.4.4布局调整269
14.5多视区布局273
14.5.1插入和删除视区273
14.5.2调整视区显示范围274
14.6本章小结274
习题275
第15章绘图环境配置276
15.1使用向导配置文档环境276
15.2绘图过程中更改文档环境配置279
15.2.1修改绘图单位279
15.2.2修改绘图界限280
15.3利用模板文件配置文档环境280
15.3.1保存模板文件281
15.3.2使用模板文件281
15.4常用的系统环境配置282
15.4.1文件282
15.4.2显示283
15.4.3打开和保存284
15.4.4打印284
15.4.5系统285
15.4.6用户系统配置286
15.4.7草图286
15.4.8选择286
15.4.9系统配置方案287
15.5本章小结288
习题289目录ⅩⅦ
第16章AutoCAD协同设计环境290
16.1数据输入输出290
16.1.1CAD图形数据交换290
16.1.2和其他应用程序交换数据292
16.2AutoCAD设计中心295
16.2.1设计中心窗体296
16.2.2打开图形文件297
16.2.3插入图形资源297
16.2.4Autodesk收藏夹298
16.2.5查找图形资源299
16.3AutoCAD网络功能300
16.3.1AutoCAD "今日"窗口*301
16.3.2超级链接305
16.3.3联机会议308
16.3.4电子传递313
16.3.5网络发布*316
16.4本章小结317
习题318ⅩⅧAutoCAD 2002实用教程
第17章AutoCAD 2002的新功能*319
17.1尺寸关联标注319
17.1.1几何驱动关联标注319
17.1.2跨空间关联标注320
17.1.3解除关联322
17.1.4重建关联322
17.1.5关联更新323
17.2CAD标准323
17.2.1标准配置324
17.2.2标准检查和转换325
17.2.3创建DWS标准文件327
17.3图层转换器327
17.3.1图层转换器界面327
17.3.2图层转换设置328
17.3.3图层转换329
17.4DesignXML文件329
17.4.1输入DesignXML文件330
17.4.2输出DesignXML文件330
17.5本章小结330
习题331
第三部分三维建模
第18章模型与空间335
18.1AutoCAD基本模型335
18.1.1线框模型335
18.1.2表面模型335
18.1.3实体模型336
18.2观察三维模型337
18.2.1基本视点337
18.2.2消隐338
18.2.3动态视点338
18.2.4三维动态观察器339
18.2.5精确确定视点341
18.2.6坐标球和三轴架342
18.2.7模型窗口多视区布局343
18.3坐标系变换346
18.3.1用户坐标系346
18.3.2设置坐标系图标347
18.3.3UCS变换347
18.3.4命名保存和恢复UCS352
18.4本章小结353
习题353目录ⅩⅨ
第19章基本建模命令355
19.1二维绘图命令在三维空间中的拓展355
19.2创建三维线框模型356
19.3创建三维表面模型356
19.3.1用多义线创建表面模型356
19.3.2创建基本三维曲面357
19.3.3拉伸面362
19.3.4旋转面363
19.3.5直纹曲面364
19.3.6边界曲面365
19.3.7三维网格366
19.3.8任意三维面366
19.4创建三维实体模型367
19.4.1创建基本实体367
19.4.2实体拉伸367
19.4.3实体旋转369
19.4.4实体剖切370
19.4.5创建剖面371
19.4.6创建干涉实体371
19.5修改三维实体模型373
19.5.1三维实体布尔运算373
19.5.2实体面编辑374
19.5.3提取实体棱边379
19.5.4压印379
19.5.5抽壳380
19.5.6倒角381
19.6综合实例382
19.7本章小结386
习题387
第20章三维效果处理388
20.1线框图和效果图388
20.2着色389
20.3渲染的主要过程391
20.3.1设置光源391
20.3.2管理材质库393
20.3.3附着材质395
20.3.4贴图396
20.3.5设置背景398
20.3.6雾化处理398
20.3.7配景399
20.3.8设置场景401
20.3.9渲染设置401
20.3.10渲染403
20.4AutoCAD与其他三维处理软件的联用404
20.5本章小结405
习题406
附录AAutoCAD 2002常用命令表407
附录BAutoCAD常用关键词中英文对照表411
参考文献416ⅩⅩ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AutoCAD2002实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