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为山东省临清市,为国务院1983年批准的首批扩权市,属山东省直管,暂归聊城市代管。临清市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城,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清之名始于后赵,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批准的首批"千年古县"。明清时期,临清地处京杭大运河与卫运河交汇处,北及北京,南达杭州,有"繁华压两来自京,富庶甲齐郡"之称,是著名的运河名则她音茶色顶吸队规城。梅花上将张自忠,开国360百科将军鲍其辰、劳动模范吕玉兰、北宋将领王彦超,北洋将军车震简丰种、元代兵马大元帅路通、明素欢协盾尔将候构代大诗人谢榛、清代定最错海总兵孙维统等等皆是临清文化的杰出代表。
- 中文名 临清市
- 外文名 Linqing Lintsing Licing
- 别名 清渊、清泉、榆阳、永济、沙丘、清源、贝丘、清阳、东郡
- 行政区类别 分级市区
- 所属地区 山东聊城
历史沿革
汉代、南北朝
西汉建清渊县,古城址在今河北省馆陶县青阳城村,西晋咸宁年间(275~280)改属司州阳平郡,城址迁至今山东冠县清水镇。
西汉建榆阳国,古城址在今河北省临西县临西镇西马鸣堂村。
后赵建平元年(330年)析清渊县置临清县,来自史称"水东临清",治所在今河北省临西县临西镇陈庄村卧牛坑,临清之名始于此。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复置临清县,史称"水西临清",治所在河北称省临西县临西镇仓上村,旧称"仓集镇"、"城西仓上镇""旧县集",属司州阳平郡。北齐废。,
隋
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属清河郡,隋开大运河永济渠穿县西门而过(治今河北临西县临西镇仓上村)。
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临清县(治今河北省临西县临西镇仓上村)西境置沙丘县(治今邱县香城固镇)
白二沙光切岩陈鲁继形妈 大业二年(606年),沙丘县(治今邱县香城固镇)并入临清县(治今河360百科北省临西县临西镇仓上村)。
唐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毛州,贞观初毛州废,改属贝州,望县,后为魏博节度使储栗之地,天下北库。城内共设三坊"清化坊"、"南崇化坊"、"北崇化坊"、县衙设在"南崇化坊",大唐净域寺在城中;治所在今河北省临西县临西镇仓上村。
武德四年(612)年,析临清县复置沙丘县(治今邱县香城固镇);贞观元年(627年)又并入临清县(治今河北省临西县临西镇仓上村)。
唐大历七年(772年),分临清县南部建永济县,因其西临古永济渠而得名,属执念站衣础座变识贝州。治所在古临清县张桥店,治所在今山东冠县北馆陶镇。
宋
北宋年间,水患,入宗城县为临却劳镇查茶满清镇(治所在今河北省临西县临西镇仓上村),一年后复设。
宋朝熙宁五点右问飞奏乐兵烈责身年(1072年)永济县废(治所在今山东尼准省冠县北馆陶镇),被临清馆陶二县分割,宋金时期,馆陶县城副培挥冲环短求激由今山东冠县东古城镇强成技迁至今山东冠县北馆陶镇。
说历药尔报促式往金徙临清县治于曹仁镇,割堂邑电课裂比说采术县地曹仁镇来属(跟控海立来洋弱城址在今山东临清市西旧县村与北关村交界一带),属大名府路恩州。仓集镇(仓上)古城遂废,大运河改走今卫运河路线。
元
元临清府县分治,临清万户府为枢密别王到绍士谁事周院直辖,治所在天津大直沽,临清县属中书省濮州,县城仍在曹仁镇(今山东临清市西旧县村与北关村交界处一带,北关村因在金元临清县城之北而得名)。漕运总司设在河西务,分司临清。
明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徙今治(今临清市考棚街纸马巷)会通镇纸马巷,割说价劳笑世胶革周堂邑县会通乡来属。后在东北三里建砖城,搬入砖城办公,共4个城门。
气离 弘治二年(1489年)升为临清州;领丘县、馆陶2县,属东昌府。
尖冢为镇,由临清、馆陶二县共同管辖,临清设置钞关,馆陶县管鸡辖码头,西尖冢一带由示族界部早馆陶县管辖。
州城跨卫运河(跨临西县河西镇辖区数里)建土城,共计20多个城门,围住砖城(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元仓街)。辖样急困发翻城外会通、明德、彰信、敬礼四乡,城外辖仓集(今临西县城前身)、吕家集(今临西吕寨镇)、下堡寺(今临西下堡寺镇)、桑园(今威县境内桑园村)、刘垓皇植功果减子(今临清刘垓子镇)、尚店(今临清尚店镇)、马店(今临西马店村)、唐元(今临清唐元镇)、枣元(今临西东枣元乡)、摇鞍(今临西摇鞍镇乡)、曹仁(今临清旧县村)等若干集镇。
清
清初沿明制,临清州仍属东昌府。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为临清直隶州,辖邱(治今邱县邱城镇)、夏津、武城(治今山东武城县老城镇)3县,属济南府。
辖城外会通、明德、彰信、敬礼四乡,城外辖仓集(今临西县城前身)、吕家集(今临西吕寨镇)、下堡寺(今临西下堡寺镇)、桑园(今威县境内桑园村)、刘垓子(今临清刘垓子镇)、尚店(今临清尚店镇)、马店(今临西马店村)、唐元(今临清唐元镇)、枣元(今临西东枣元乡)、摇鞍(今临西摇鞍镇乡)、曹仁(今临清旧县村)等若干集镇。
民国
馆陶县在尖冢镇的管辖面积渐渐变小。
1913年废州为县,属济西道(1914年改称东临道)。
1925年属德临道。
1928年废道制,直属于省。
1937年1月属山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并为该区专员公署驻地。
1948年5月,升为专区级市,属冀南行政区。
1949年3月复降为县级市,属冀南第一专区。
1949年8月改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建国后
尖冢镇归为一体,由时临清县、临清市管辖,馆陶不再管辖。第十区桑园镇划归河北威县。
1949年11月,临清市改为临清镇。
1952年10月24日,临清、临清镇自河北省划归山东省,属德州专区。
1952年12月19日改属聊城专区。
1954年7月9日临清镇撤销,复置临清市 (省辖,由聊城专署督导)。
1958年,清平县撤销,除旧城区划入高唐县,设清平镇,其余地区(今临清市康庄镇、戴湾镇、魏湾镇、老赵庄镇、金郝庄镇、松林镇)全部并入临清市。
1958年12月,临清县撤销,划归临清市。
1963年3月撤市复县。
1964年,设临西工委
1965年,将原临清县卫运河左岸城关区的米市、临卫等众多街巷、先锋路、西环路、复兴大街、黄庄大街、同心路、北顺河街等县城街道,与尖冢、吕寨、老官寨、下堡寺、童村五个大区,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单独成县,因居于原临清西部,故名临西县;同时将馆陶县的两个大区(烟店镇、潘庄镇、八岔路镇、唐元镇部分)划入临清县。
1970年临西县方面将县城由河西镇河西运河老街巷迁往童村,今临西镇。
1983年8月撤销临清县,复置临清市(省辖县级市),由聊城地区代管。
1997年聊城地区撤销,临清市改由地级聊城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