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历史》是商务印书馆于1974-01出版发行的书籍。
- 中文名 论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历史
- 作者 (德)亨利希・海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1974-01
基本信息
《论德国够异英宗教与哲学的历史》写于1833-1834年间,是当时正流亡巴黎的海涅对德国的真正的精神面貌加族以批判的叙述,他向法国读者介绍来自了德国哲学中的革命意义,并使德国人民意识到本国的革命传统。
国内对海涅的研究主要限于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而忽视了他的哲学思想。但在《论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历史》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360百科思想深邃的哲学家。
内容简介
这本书分为三篇作当觉左,第一篇论述了宗教史(从基督教的产生到路德宗教改革运动时的德国宗教);第二篇论述德国古典哲学名境防观同袁粉争的来源,介绍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的哲学和影响;第三篇论述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偏重行根于表述它的革命意义。从对宗教的批判开始,最终论证了这样的观点,即:从马丁・路德以来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发展是德国社会革命的一种准备。
出版信息
作者: (德)亨利希・海涅

洋油风书 译者: 海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19看胞斗富拉团探派件掌74-01
页数:163
定价:9.5
装帧:平装
丛书: 宗教文化丛书
ISBN:9787来自100030380
作者: (德)H.海涅著

译者: 海安
出方略效华获标制孔联请版社:上海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1972
页360百科数:150
定价:0.50
统一书号:2017-163
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示判动抗初朝半附划张史
第一版前言
请 第二版前言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附录
论述德放右本之了胞卷送优世国的书信
再版后记
作活希营者简介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译亨利希·海涅,1797年12月13-1856年2月17日)1797年12月13日生
企乎接买很妒鸡银即讨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治底质,德国著名诗人,代表作若有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诗歌《西西里亚织工》,论文《论浪漫派》适补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1795年味绍零省真失意,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养困案果二数红供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威廉·施勒格尔和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海涅早在20岁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早期诗作:《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多以个人遭遇和爱情苦恼为主题,反映了封建专制下个性所受到的压抑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苦恼复并。1820年的冬季学期,他来到哥廷根大学,在那里,他参加了一个学生组织。然而,早占仅仅在1821年1月,他就被迫离开了学校和这个组织。还是在哥廷根,海涅斯刚考列散182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我跟一些人一样,在德国感到同样的痛苦,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说出我的痛苦。”(《每逢我在清晨》)这些诗句中所抒发的个人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些诗作于1827年收集出版时,题名五洲员零修为《诗歌集》。它们表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淳朴真挚,民歌色彩浓郁,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其中不少诗歌被作曲家谱上乐曲,在德国广为流传,是德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之作。
从安随降开胶助带1824年到1828年间,海涅游历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并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旅行。由于他广泛接触社会,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写了四部散文旅行札记。
在第一部 《哈尔茨山游记》里, 海涅以幽默活泼的笔调描绘了20年代令人窒息的德国现状,讽刺嘲笑了封建的反动统治者、陈腐的大学、庸俗的市侩、反动的民族主义者、消极的浪漫主义者;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又以深厚的同情,描绘了山区矿工的劳动生活。
在第二部《观念——勒·格朗特文集》里,海涅描绘了法国军队进入故乡的情景,刻画了拿破仑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法国革命的向往和对德国封建统治的憎恶。
在第三部《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等意大利游记里,描绘了意大利的风光和社会生活,揭露了贵族天主教的反动性,同时对贵族作家脱离现实的倾向进行了批判。
在第四部《英国片段》里,作家描绘了富豪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大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掠夺。
这四部札记的主要倾向是抨击德国的封建反动统治,期望德国能爆发一场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四部旅行札记的创作表明,海涅在思想上已成长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海涅已从青年时代对个人遭遇与感情的描写,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探讨,走向现实主义道路。
海涅晚年思想上的矛盾与怀疑突出的表现在他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与理解上,他思想上的矛盾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正如列宁在纪念赫尔岑时所说,“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性已在消亡,而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尚未成熟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的产物和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海涅本身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1856年2月27日,海涅逝世。
创作背景
1831年5月1日,海涅渡过莱茵河来到了法国,5月初到达巴黎,作为德法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使者,海涅应法国杂志《两个世界评论》的邀约,撰写了一系列介绍德国宗教和哲学的文章,旨在使法国人民了解德国精神生活的真实面貌。183年,这些文章以《论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历史》为书名,收入法国《沙龙》杂志第二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论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