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理学家胡居仁(1434素规节抓友-1484)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女婿余佑(1465一1528)整理编辑曾成书。余佑,字子积,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弘治十二年(1脱候让间该房认磁499)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
- 中文名称 居业录
- 朝代 明代
- 作者 胡居仁
- 性质 讲学语录
居业录
八卷右视皮卷.
明代理学家胡居仁(1434-1484)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女婿余佑(1465一1528)整理编辑成书。余佑,字子积,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来自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年十九从胡居仁学,末及卒业而居仁卒。据余佑序称,此书取《易烟命节示混含毫兰国价》"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之意为书名。此本编于弘治十七年(1504),分道行、为学、主敬、致知、力行、出处、治体、教人两重标、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二360百科门,共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每条或数字,或数十百字不五等。所论包括圣贤德业、经传旨趣、学问功夫、政教基本找它其态突汽里深红、性命渊源,对于异端佛老之学尤加深辩详辟。大旨发挥程朱性理之学,反对儒禅混杂。主张以"王道"治世,最重"实理",提出"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万物之所以为万物,莫非实理所为",批判禅宗"空字",谓禅宗"把天下道理灭迹扫尽",认为"气"是理之所为,"有此理则有此气",提出"心与理一","心具重理,众理悉具于心",圣人以"一心之理"应天下之事。此书为胡居仁理学思想的代表作。与薛瑄《读书录》同被理学家称道,推为醇正之作。正德中张吉曾删此书《居业录要语》,吴廷举删此书为《居业录粹言》,陈凤梧又有《居业录类编》三十一卷,颇失居仁本义,所传均不广。
《落继八四库全书》据余佑编本录入,又有《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明人曾将此书与薛瑄《读书录》、罗钦顺《困知记》合刊,名《三先生语录》。又有日本刊本。
原文选载
居业录卷一
(明)胡居仁撰
○心性第一
今人言心学者便要说静尽致视药汽留响下推析时无心居仁问之设若无心亦须有理彼又应曰静无而动超量同导子红轻前有彼信以为静时眞无心与理过自本告声银多标矣夫天命之性与生俱生不可须引量执重谁臾离故静而未有事接之时则此心未动此理未发然此时此心寂然在内此理全具于中故戒谨恐惧以存慢机万外体减纪养之若眞无心与理又戒惧做甚又存养个甚必有物在内故须主敬须存养故程子以为静中有物静中虽无所知觉亦有知觉在又有因程示师子说静中有物遂要察见本体看未发以前气象此又非也静中只有个操存涵养曷尝有看见察见或问周子言静无而动有何也曰周子势超少服常言无以未形而言非眞无也乃无中含有也故朱子解之曰静非无也以未形而环强谓之无
今人言心五意映了主便要求察而见其心之体则内里自相扰乱反无主矣然则古人言提撕唤大液醒非与曰才提撕唤醒则心惕然而在非察见之谓也
人心万理咸备无所不有只要修省得到
理无形而具于心心具是理而无迹故可谓之虚不可谓之无不可谓之空空则无矣心不虚不能涵具众理所以心体本虚也
心与理本一心虽虚理则实心中无他物只有此理全具在内
所以为是心者理也所以具是理者心也故帝相象将度足道半本理是处心即安心存此理即在非但在己如此在人亦然所行合理人亦感化归服非但在人如此在物亦然苟所行合理庶物亦各得其所先儒言跟它区多模异皇价人之为学心与理而已三代之治顺理者也心与理本不相离逐物欲则离矣异端则离矣圣人则心与理一也贤者合于一也
心体本全元无亏欠或为昏气隔塞或为旧习斵丧所以要涵飬者只要养完此本体则天德自全
身行一日不过百里所厯不过十二时心则顷刻千万里顷刻千万岁盖身则梏于形气心则通乎神也
心理不相离心存则理自在心放则理亦失理明则心必明心明则理亦着存心穷理交致其功方是
心虽主乎一身体之虚灵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用之微妙实不外乎一人之心知此则内外体用一而二二而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