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糖耐量受损

量受损(IGT)是由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过渡的异常糖代谢状态,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后血浆血糖值处于7.8~11.1毫摩尔/升之间,称为单-IGT,如空腹血糖6.1~7.0毫摩尔/升,则称为合并有空腹血糖异常。目前认为,几乎所有糖尿病患来自者都要经历IGT阶段,故又称为糖尿病前期。若病情进展,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时,即进入糖尿病阶段。
  • 挂什么科 内科
  • 哪些症状 多吃、多喝、多尿、体重轻可有皮肤瘙痒、外阴瘙痒、视力模糊
  • 好发人群 肥胖、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家族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 需做检查 血常规、血糖测定、尿糖测定、50g唐筛、OGTT、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能
  • 引发疾病 糖尿病、继续严重的代谢紊乱、感染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糖尿病肾病

相关解释

来自  为了将具有糖尿病危险性的状态从正常和求根糖尿病之间划分开来,1979 年,“糖耐量受损”作为一种容易进展为糖尿病的高血糖危险状态最早被提出 。1985 年WHO 将葡萄糖不耐受中的空腹血糖< 7.0 mmol/L, 负荷后2 h 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的代谢状360百科态临床上定为糖耐量受损。1997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提出了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 ting glu脚钟cose , IFG) 的概念即空腹血糖处于6.1微植翻管故血相推降黑矿~7.0 mmol/L。19叫当99 年WHO 将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二者为糖尿病发生过程缩余中的中间阶段, 并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GR)。我国糖耐量受损的患病率约为读传单4.8%。口服糖耐量试验是目前评估糖耐量受损的经典方法,目前仍是诊断糖耐量受损的“金标准”。

积极意义

  糖耐量受损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糖耐量受损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则比糖耐量正常者增加5~8 倍。而且,研究证实从正常糖耐量发展至糖尿病的中间阶段即糖耐量受损阶段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经升高, 可能已接近糖尿病患者。因此, 国际糖尿病联色委值五盟于2001 年建议将糖争水明获话团耐量受损人群看作是具有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标志同等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由于糖耐量受损发生率高, 易转化为2 型糖尿病, 又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应早期发现糖耐量受损人群并积极予以干预。糖耐量受损阶段为可逆性阶段, 了解和研究该阶段的病理和刑演曾养投织啊注华尔整临床特征, 干预其进展, 即可降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干预方式主要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两方面。既往的糖耐量受损临床试验结果证实, 通过一系列的生活食迅方式干预, 包括饮食调整、体质量减轻、体力活动增加,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底厚故探态务设杀风险, 使用药物干预特别是二甲盾航活照陆层双胍和阿卡波糖也表明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但它们的效果样封夜石将斯略低于生活方式的干预, 二甲双胍在年轻人和肥胖组效果较好。

特别强调

  糖耐量受损不是糖尿病诊断,而是提示血糖正在向糖尿病方向逼近。这是一来自个警告概念,或者说仅仅糖耐量受损并非糖尿病患者。如同体质不好不等于重病在身,更不等于病入膏肓。医学界提出这样的概念,对很多非糖尿病患者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多来自于患者对此概念的不知情

有关质疑

  最初提出糖耐量受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糖尿病早预防,以求使糖尿病发病360百科率快速降低。但是,从这概念提出以来的三十年间,糖尿病的发展速度非但没有放缓,反而越来越快。也就是,提前预防的办法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但是,支持糖尿量受损评价的专家则认为,如果不提前预防可能糖尿病的发病速度会更快。显然,前一种观点证据不足;后一种观点则完全没有证据。
 所足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医生把糖耐量受损直接当成糖尿病。这样就使降糖药物提前使用在拿胜灯观施非糖尿病患者身上。原本是提前预防的主张,很快演变成提前治疗。

糖耐量受损

预防方

  一些著名学者则认为,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不是因为提前预防,而是因为预防的方法失当。比如剑桥大学Hales教授指出:亚洲人西方生活化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升高,欧洲人的发病率则没有明洲密病现多术新显变化。Hales除形教授的证据表明,生活方式(主要是饮食结构)改变造成了Ⅱ对未型糖尿病的爆发。节俭表现艺突开井起叫星判美些构理论认为,亚洲人的营养五消结构转变太快造成人体无法适应,因而使Ⅱ型糖尿病大量出现。聂文涛则通过血糖的谷物保护曲线来说明,预防糖尿病应该加强主食,而以往的做法正搞无鱼油好相反。目前,欧洲人的健康主食运动就是基于谷物保护曲线。健康主食教育在中国也获得了众多知名专家的支持。

早期干预

  IGT不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CVD的危险性亦明显升高。遏制糖尿病,须从防治IGT着手。
  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增加、体重减轻、戒烟等是最基本的干预措施。相关研究报道,IGT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3年后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8%,同时血压、体重较前亦明显下降,而未经任何干预措施的IGT者糖尿病发病率高达68%。由此可见,行为干预不仅可预防糖尿病,且对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有系岁安依普益,可减轻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右短培和给室轴,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整体健康。
  最近对IGT人群的干预试验表明,药物干预IGT人群不仅显著向素雨那木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还可明显减少CVD的危险性,其中新发生高血压降低34%,心肌梗死降低9%,任何心血管事件降低49%。在增停委理担续降低血糖的同时,也要严格控制血压树策故植厚一缺命苗,纠正血脂异常等。对合并高血压的糖代谢异常者而言,血压仅降低10/5毫米汞柱就可以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血脂调节包括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用他汀类粉搞掉降军特威脚危贵或贝特类药物调脂,可使各种CVD的危险性下降25%~55%。因此,IGT患者诊断明确后,应主动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及价介声提蒸向夜之药物,积极治疗高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
  因此,早期采取针对性的IGT干预措施,有助于逆转IGT,降低IGT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减少CVD的发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糖耐量受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