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

《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讨论西方政治学知识是如何进入中国,并在晚清学术体系中逐渐清晰化的历史过程。

《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是2009年10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青。

  • 书名 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
  • 作者 孙青
  •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 定价 35 元

内容简介

  《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作者借鉴传播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本土知识传承者和作为接收主体的知识精英阶层切入,讨论西方政治学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多角度的中外学者来自的对话,并指出中国现代"政治学"并非简单地由一个本质化的 "他者"输入或移植而来,它应该是一场由包括传教士在内的西方文化传播者及本土知识精英共同参与其事的复杂的就地知360百科识生产。

作者简介

  孙青,199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历史学专业,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史学博士学位,师从章清教授。2005年起至今任复旦大学历史系近现代史教研室、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讲师。曾于2002-200己肥价3年交换留学。赴德国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东亚研究系深造,于2007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青年学人计划"做访问研究,并自2008年起至今在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研一老福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亮年学科史、现代知识转型研究、太判现代化问题等。论文及译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或问》、《近代中国研究集刊》、《清史译丛》等期刊。

图书目录

  序言

  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中国近现代史视野下的"知识转型研究"

  (一)相关领域的研究

  (二)"中国近代知识转型"的研究取

  (三)有关"中国现代政治学兴起"的研究

  三、"西政"东渐与本土回应来自--中国现代政治决危学建立的学科"前史"研

  第一章 晚清中文语境内"西方政治之学"的压厂田友革给孩片对应符号--译名

  一、早期西中、中西字/词典中有关"西方政治之学"的活液伟云离译名

  二、词典本字下所收属词及例句提供的"意群"

  (一)政

  (二)者敌顺朝与"政"相关的一些动词

  (三)动词"govern"与名词"government"

  (四)"p360百科olitics"及其衍生词

  (五)例句为"政"提供的上下文语境

  三、字典以外中文语境中的对译符号

  第二章 晚清中责田游攻防依航足情文世界对"西方政治律背还吃力势耐翻之学"的界定及其变化

  一、从"勒义斯"到"法学"

  二、"世务学"和"会学"

  三、出自日本背景的"政治学"

  第三章 晚油握纸花项介金笑名杂清中文语境内"西政"之学的内容载体--译本

  一裂杨紧英宪列、1860年后至20世纪初传教士主持译印的主要"西政"书籍

  二、清末主要西学书目及书目型类书中"西政书籍"的来源

  (一压滑凯参凯经体投木吸粉)1896年梁启超《西学书目表》

  (二)1899年徐维则《东西学书录》

  (三)19世纪末流行的一些书目型西学类书

  三、"凌杂不合之弊"--清末知识分子对传教士译"西政"书头问注掌花小叶相才籍的意见

  四、和译西籍中的"法政"书籍

  (一)伟云急校雨杆业掉供到译介日本书的蓝图--1898年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

  (二)和译西政书籍渐占主流--《增版东西学书录》对《东西学书录》的补充

  (三)1903年沈兆祎的《新学书目提要·温还秋今孔困乱督表诉还法制类》

  (四)1907年《考察政治大臣咨送译书提要》中的日文译书

  第四章 从《政治经济学(适合学校教学及参考用)》到《佐治刍言)》-一传教士译述对晚清"西政"的形塑一例

  一世乱掌白田尔、江南制造局译印《佐治刍言》及其英文底本

  (富度温争一)江南制造局译印《佐治刍言》

  (二)《佐治刍言》的白话转译本

  (三)《佐治刍言》的东亚同源译本

  二、西述中译的模式与《佐治刍言》之翻译

  (热顶回扬凯一然解一)述者及译者

  (二)江南制造局的译书方式

  三、从《政治经济学(适合学校教学及参考用)》到《佐治刍言》及《富强起源》一西述中译对晚清"西方政治之学"影像的形塑

  (一)淡化或湮没的"社会"概念

  (二)"社会"等厂势补绝完论红析同于"国

  (三)"政府"等同于"国家","法律"等同于"国家

  (四)法律与自由之关系的淡化

  (五)平等与等级观念

  四、译本的流传与接受

  (一)《佐治刍言》在"西学东渐"格局下的流传与应用

  (二)阅读

  (三)成为论证资源

  第五章 "中学"与"西政"--西政东渐的本土回应

  一、中国本土知识结构对"西政"的初步回应

  二、"旧瓶"难装"新酒":中国传统分类模式在"西政"前的难局

  三、"西政"类目的细化

  (一)从"地学"、"史学"到"法学"--"时务"、"经济"框架下的"西政

  (二)"西政、西艺"格局下笼统的"西政"分目及细化趋势

  (三)"政学"内容的独立成类

  (四)日本式"新学"体系下的"政治学"分类

  第六章 "西政"的影像:晚清本土精英的"西政"观-

  一、"公法学"、"律例学"--早期"绥靖边陲"视野下的"夷务洋情

  二、"学分政艺"下的"西政

  三、"和文汉读"及康有为对"西方政治之学"的创造性解读

  四、一个士绅阅读视野中的西方政治之学:孙宝碹《忘山庐日记》中的"西政

  第七章 从"西政"到新"世界学"--政治学本土谱系的初建

  一、"西政"的叙述需求-

  二、学科分析范畴在本土的初建及其对传统的重新解读

  三、追溯本土的"政学"传统

  四、在本土打造普适性的"政治学

  五、学科本土经典系谱的建立

  六、学科本土人物系谱的成型

  余论

  征引及参考文献

  后记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