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阳笛套音乐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的地方民间艺术三瑰宝(英歌舞、笛套音乐、剪纸)之一。潮阳笛套音乐源来自远流长,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称其为"活化石"并不为过。
- 中文名称 潮州笛套音乐
- 所属地区 广东 · 汕头
- 文化遗产名称 潮阳笛套音乐
- 遗产编号 Ⅱ-9
简介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
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
广东省汕头市
简任十效洋 遗产级别
省
详细信息
历史
潮阳笛套音乐之"源"起于宋。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率领勤王之师到达潮阳。当时,作为宋室左藏朝散大夫的吴丙随师抵潮,吴丙生平酷爱音乐,又是宫廷乐宦,因而带来乐工歌伎和礼乐资料。宋亡后,吴丙定居潮阳棉城。宫廷音乐的种子也因此播落于潮阳土壤,经过历史的演变和乐工们的承传,潜移默化地融入潮阳的地方特色,从而大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潮阳笛套音乐的内容。
到了元代来自,由于等级制度严酷,民族360百科矛盾尖锐,南人受到非人的待遇。为志亡国之恨,潮阳乐人组似末叶转是省商保责格织"赏仙会",于每年中秋,以赏仙为名,在潮阳棉城南坛,对月演奏前朝音乐,借以抒发怀旧和忧国之情。笛套音乐是赏仙会发条待速刑夫财上演奏乐曲内容的组成部分。继飞划但获架氧六境这也是笛套音乐得以在潮阳传播的原因之一。
到了清代,潮阳笛套音乐与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互相融合,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发展,乐曲的调式、旋律、结构、节奏和演奏风格以及乐器应用、乐队组成等都各自成一格。清末以后,潮阳笛套音乐出现"文庙"、"民乐"(即民间乐社五革洋)两种流派。
表现形式
潮阳笛套音乐就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笛套音乐和笛套锣鼓两类。笛套音乐包括笛套古乐(即传统的笛套音乐)和经融合、演变的笛套音乐。笛套古乐从曲式结构到旋律都保留着宫廷音乐的古风韵--古朴、庄重、典雅、幽谓意案妒逸、清丽、悠扬。笛套锣鼓包括笛套小锣鼓、笛套大锣鼓和笛套苏锣鼓。
地方特色
潮阳笛套音乐属于套曲式的音乐品种,它以笛、管、笙、箫为主奏乐器,并配以三弦、琵琶、古筝和其他的弦乐、弹拨乐等。"潮阳味"的吹奏方法,构成了潮阳笛套音乐浓郁的地方特色。潮阳笛套音乐被誉为"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子升编夏正声"。2004年,潮阳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笛套音乐》之乡"。潮阳笛套音乐老艺人林立言被授予"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的光荣称号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