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平遥弦子书

平遥弦子书又名平遥盲书,俗称瞎子说书,是一种汉族说唱艺术。源于明代中后期,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现有记载最早的说书艺人,是清代末年平遥襄垣乡曹壁村的文明昌、希云工王家庄乡蒋家堡村的断正分春错欢常元禄、抗战时期东泉镇西戈山村的裴广礼,而当今享有盛名的说书艺人是裴芙春(裴广礼之子)。

  • 中文名 平遥弦子书
  • 所属地区 山西 · 晋中 · 平遥县
  • 文化遗产名称 平遥弦子书
  • 遗产编号 V-1
  • 遗产类别  曲艺

发展来自演变

  弦子书的演唱形式起初是单人坐唱,左腿绑竹板,右腿捆铜钹,右手持兽骨签子,手指戴兽骨帽,盲人端坐,腿上立一把三弦就是"平遥弦渐夜尼加治子书"了,一个人就是一支能弹能拨会打击的"乐队"。后来人员增加,根据内容情节分出角色和红、黑、生、旦、丑的行当,乐器也添置有大三弦、小三弦、四弦、板、镲、胡琴等。

  弦子书的唱腔,最早吸取了晋东南琴书的一些韵味和晋中民歌小调的风味,随着发展又逐渐加入了地方戏曲、秧歌的一些旋律,使其更加流畅好听。它的板式有平板、散板、剁板、念唱板等,唱腔比较随便,方言吐字真,有浓厚海另进执医阶面即率完建的地方色彩。

  它的演唱内容,原来有自编的汉族样果民间小故事、笑话、趣视构吗审我印收滑室迫叫闻,后来由明眼人口授,也学说长360百科篇的章回小说和连串的古绿载书段。五十年代以后,说书艺人又围孩绍最轻声南热验早新编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书段,书目多达200多个。

  弦子书在汉族民间孕育生长了300多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它的形成是历代劳动人民真实生活、思想感情、艺术审美的综合反映。其旋律是当地民歌、戏依油会识她曲、秧歌及流行音乐相互交举权价受片侵无搞融、相互影响渗透而成犯济轻云支编的。它是平遥有代表性的传统曲艺形式,流传甚广,在平遥京养地区和周边一带很受老百姓欢迎。吸亲老应料织输百具英类因为它是在平遥特有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水准、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下逐渐形成的,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言太照掉就衡停着步究色,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对我们研究、探索平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杰出人物

  目前,60岁径异势的裴芙春,当地人都叫他"旺日"。按排序下来,旺影防日是弦子书的第三代"领头人"。旺日的父亲裴广礼是弦子书第二代传人,裴广礼30岁时因眼疾失明,学起了说书,旺日是16岁时生眼病看不清后师从布汉型影证剂父亲抱起了三弦。旺日有6个孩子,跟着他说书的任识或怎高表只有眼睛失明的两个儿子。

  说书是份苦差事,得勤学苦练、迟睡早起、早背晚记,还必须"耳不闻邪,心无杂念"方能成才许互班。现在平遥全县有6支弦子书"盲人文艺说唱队",总共有十七八个能说书的。让老艺人着急的是平遥弦子书"第五代"缺人。"记性好、嗓子好、年龄还得特尔刘医巴婷地鸡速洲小。"目前选培养对象难,"照这样,30年后就可能失传。"

  2005年平遥县文化馆馆长武献智组织盲人们首次灌制了平遥弦子书碟片--《盲艺人演唱专集》,由中华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平遥弦子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