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湿地博物馆

中国湿地博物馆,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是由原国家林业来自局批建的以湿地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由360百科矶崎新设计,建筑面积20200平方米,高30米,展示面积7800平方米,众钟轮医越字划分为地下一层、地面三层共八大区域四个主题展厅:序厅、湿地静乙华企易钢含无与人类厅、中国湿地厅、西溪湿地厅及专题展厅

博物馆通过典型湿地的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和图矿促八文展示等方式展现湿地之美,普及湿地知识宗试课督记,从而增强观众的湿地保企住朝银春再护意识。

  • 中文名称 中国湿地博物馆
  • 地理位置 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402号
  •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9:00-16:3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20200平方米,布展面积7800平方米
  • 所属国家 中国

历史

  来自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建设的中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的湿360百科地博物馆,馆址位于浙江烟洲视深掉坚序湖任数省杭州市天目山路与紫金港路交叉口的西溪天堂综合旅游集散中心中,建筑面积20200光望话财触西需换胜平方米,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已经于2009年11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湿地博物馆不但是国制省拉威石家林业局对外宣传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展示中国湿地保护成争谓营带袁经百态果、普及湿地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进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许石导览和序厅。她的出现,不但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组成室内与室外、实景与虚景、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科普科研基地,也能起到更加深入地探索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诠释湿地的多元价值等多方面的作用。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建设目标定位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第一标志性建筑,并力争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科普性湿地专业博物馆,成为中国开放性湿地研究中心和以湿地为主题的科普教育中心。其主要功能定位为:宣传、引导、培养和增强人们"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导陆往学发展观,增强受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和传播湿地科学知识,增强人们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人们自觉地去爱惜和维护湿地资的境开领使席道损提听源;促进中国湿地生态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荣誉

  2022年4月,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建筑布局

  这座投资3亿元的博物馆世说北以物馆采用动植物口操重指扬势冲帮标本与景观、互动技术、特效、影院和实验、演示装置等多元化手段进行展示。馆内538平方米的科普中心以及4D影院,光电声像技术手段的运用,让湿地与人类的主题变得生动而有童趣。

  博物馆分设序厅、湿地与人来自类厅、中国厅、西溪厅4个主题展厅。

  中国厅的设计尤为值得一提--以"浸入式"的场景体验为特色,通过开放式展厅及160度环幕影院等多媒体技术,介绍了中国湿地资源状况、特征及湿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绝旧解功威液。参观者可以沿着广西山口红树林、上海崇明东滩、江西鄱阳湖、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新疆巴音布鲁克及塔里木河胡杨林、青海三江源、云南哈尼梯田7类中国湿地的复原场景,进行湿地的生态之旅。通过逼真的复原,红树林湿地特有的泌盐和植物胎生现象、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变身"北大仓"的历史,以及候鸟迁徙的习性、人工湿地与360百科自然湿地间的不同风景等,都可以得到形象仅很兴文组认知。

  馆内展示主要分四部分,分别为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仍井厅和西溪厅。此外,还设有科普中心户外空间、游客大厅、中庭及专洋热别题展厅。其中,湿地与人类厅和科普中心位于博物馆负一层;户外空间、序厅、游客大厅、中庭及中国厅位脸的排报层确站于博物馆一层;西溪厅位于博物馆二层;专题展厅位于博物馆三层。

  中国湿地博物馆展示内容主要由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湿地厅和展乐力故七内西溪湿地厅四个主题美量并胜客路复血互刚展厅组成,其中,序厅介绍湿地基本知识和世界经典湿地渐免志乙喜;湿地与人类厅主要介绍人类与湿地的关系;中国湿地黄异鸡今资假厅是湿地博物馆的最主要也剧存改系苗依最有特色的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湿地的类型、特点、国内重要湿地及我国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成果等;西溪湿地馆重在突出西溪湿地的个性-城市湿地、次生湿地、人工湿地和人文湿地,主要阐述西溪湿地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西溪湿地资源状况等。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受众主要是普通市民和广大游客,在内容的选择和解读、展览的形式表现上,追力保视升求的是通俗易懂和轻松愉快反谓。形式表现主要达到:强化故事性和情节性、理性材料据日构怕与感性手段有机结合、创造课首到临场逼真的体验、强化观众的参与游口性和互动性,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增持守仅许究也夫服加效空强展览的表现力度。

参观信息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6:30;周一全天闭馆(节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

  公交

  乘公交J13、381路、91路、70路等,至汽车西站(中国湿地博物馆)下车。

专家意见

  2007年5月8日,国家林业局主持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在杭州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事宜进行了研讨。论证会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主持,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副局长陈勤娟进行中国湿地博物馆项目情况汇报。专家意见全文如下:

  "2007年5月8日,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组织召开了中国湿地博物馆专家论证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中国林科院等单位7位专家(名单附后)组成论证组。与会专家听取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国湿地博物馆项目情况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为实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和履行《湿地公约》,建设一个中国湿地博物馆是非常必要的。

  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为我国湿地保护与管理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拟建博物馆位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交通便捷,并与西溪湿地形成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完整的湿地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体系,是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的理想场所。

  3、杭州市区位优势明显、社会经济发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具备了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的条件。

  4、建议拟建的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应以中国湿地为主,兼顾地方特色。不仅在场馆的建设方面,而且在展示内容、展示方式以及服务质量方面都应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鉴于上述,专家一致认为,在杭州西溪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条件具备,建议国家林业局尽快批复。"

  参加本次论证会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李文华,上海复旦大学博物馆系主任、教授陆建松,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陆健健,中国林科院湿地中心教授、湿地公约科技委员崔丽娟,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张正旺,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办公室主任陈克林。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严承高、鲍达明、王隆富、肖红、邓侃,浙江省林业厅赵岳平、俞肖剑,杭州市林水局陈勤娟,西溪湿地办梁进、刘想参加了本次论证会。

作用意义

  随着人类对湿地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湿地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功能日益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在杭州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具有重要意义。

  对公众认识湿地、普及湿地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渐成潮流的大背景下,湿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议题。通过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可以使更多的公众更好地了解湿地、走进湿地、认识湿地,从而普及湿地知识,激发公众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展示中国湿地资源和保护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湿地资源面广、量大、类型多,总面积约3848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孕育着2200多种野生植物和1770多种野生动物。近年来,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湿地保护仅仅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大力推进全国的湿地保护任重而道远。作为中国湿地保护的窗口,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建设,能更好地向世人展示中国湿地资源状况,以及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湿地保护所开展的行动和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推动中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对宣传湿地生态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生态文化是湿地生态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指出,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事业,要把宣传教育作为湿地保护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常抓不懈。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展示湿地生态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湿地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有利于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生态文化道德素质,更好地促进中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对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在杭州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能够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组成室内与室外、实景与虚景、历史与现代的湿地生态科普科研基地,为全国乃至全球搭建湿地生态研究的平台,同时集聚科研人才,进一步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湿地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条件和优势

  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风光秀美、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自古被誉为"人间天堂",在杭州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我们认为有以下条件和优势:

良好的区位优势

  杭州地处东南沿海,是长三角的重要中心城市,距上海仅16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中国东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杭州交通便捷顺畅,已开通前往国内国际重要城市的多条航班,11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钱塘江、大运河"黄金水道"将杭州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连。规划中的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主入口,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较强的经济优势

  杭州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41亿元,财政总收入624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组织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连续两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因此,杭州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

深厚的人文优势

  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2227年建城史,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年前的北宋时期,杭州就有了"人间天堂"的美誉,马可·波罗把杭州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作为次生湿地、农耕湿地、人文湿地,在西溪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既能体现湿地农耕文化,延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脉,又能体现中国湿地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并使社会大众在休闲娱乐中增长湿地科普知识,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湿地、保护湿地。

丰富的建馆经验

  近年来,杭州先后建成了西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财政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所有这些,都为杭州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积累了丰富的建馆经验,提供了雄厚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广泛的受众群体

  杭州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积极实施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背街小巷改善等大工程大项目,并免费开放环西湖旅游景点,使杭州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不断得以优化,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中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国内外来杭参观考察游览的游客逐年增多,据统计,2006年,到杭州旅游观光的国外游客有180万人次、国内游客3680万人次,因此,在杭州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国湿地博物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