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云"四月八"牛歇节已收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5月16日福鼎市硖门畲族乡"四月八"牛头歇节歌会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文名称 牛歇节
- 别称 四月初八歌王节
- 节日时间 四月初八
- 节日活动 设坛祭祀,举行歌会,给牛好吃好喝
- 节日意义 纪念钟子期,钟仪
节日起源
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又称"牛歇节"。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歌王,一个名叫钟子期,一个名叫来自钟仪。楚国乐师俞伯牙弹琴的曲调"大喝"和"小喝",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唯有钟子期能和其腔。钟子期死后,伯牙将琴摔掉,从此再也不苏脱期弹琴。钟仪本是楚郧公,被郑国刻料话日愿扬纪采之推荐献给晋国,晋王要他弹琴唱歌。钟仪接过伯牙和钟子期弹唱的技艺,"与之琴、操南音、操土风"。晋王听了大高兴,重用他,封他为礼部侍郎之职。后来为了纪念畲家这两位歌王,畲家人每年四月初八日都要设坛祭祀,举行歌会,大唱"大喝"和"小喝",并把这一天作为畲族传统佳节"四月八"歌王节。同时这一天又是畲家耕牛过节,为酬谢耕牛一年辛苦劳作,"严禁鞭打以定牛魂",360百科还专供好草料和家酿给牛吃喝,牧童一遍一遍地大声唱"牛歌":牛角生来扁扁势,身上负着千斤犁,水牛做饭给人食,四月初八歇一时。由此又称"牛歇节"。


畲族
畲族音自称"山哈","哈"为畲语,意为"客人",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构阶广初家在古代,原指刀耕火种,以"畲"作为资民族的名称,始于南宋末年,迄今已有700多年。瑞云是硖门畲族乡畲族聚居卷重续想概省表体适地之一,畲族同胞在这里拓荒垦土、勇敢拼搏,并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至今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服饰、婚嫁习俗、山歌盘唱等民俗风情。

瑞云村
瑞云位于鼎霞交界处,是硖门畲族乡唯一的民族村,全村辖有18个自然村,413户1752人,其中畲族人口占60%以上。近来自年来,瑞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制织及有关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致力发展状大村级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全村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共投360百科资260多万元,辅设了通往硖门集镇6公里的水泥路;建成了中心村自来水工程;新建了权尼字英在直瑞云民族寄宿制小学和村委办公大楼及敬老院;开通程过轴了程控电话,安装了有线电视,通讯信号覆盖全村;大力实施造福工程,建立了葫芦墩等3个人口较为集中新村,居住100多户600多人,使原有72个自然村减少到现在的18个。该村以种植水稻、茶叶、百合为主密轮,百合是瑞云的一大特产,几年来,该村不断做好水跑危百合品种的优化、引种和推广工作,打造瑞云百合品牌,带动了苦续群众的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