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是2010年出版的图书来自,作者是赵鑫珊。
- 书名 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
- 作者 赵鑫珊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
- 页数 365 页
编辑推荐
《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内容简介:西方音乐是从歌颂、赞美上帝起步的。在来自颂扬造物主方面,宗教建筑罗马360百科风走在前头。先有"绝对建筑",紧跟其后的是"绝对音乐"。意取坚个派系在中世纪的神学家看来,只有赞美、齐声歌唱上帝的建筑语言和音乐语言才能走近"绝对"境地。
《音乐与建筑:两酸力调直斗太算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结构美的灵魂是"数"。数支配、统治、管理宇宙万物,当然它也统摄音乐和些频异势免顾建筑的美。它们的美,归触根到底是数学的美。
作者简介
赵鑫珊,教授,作家,2004年柏林"尤笔太修宽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评委,上海世博会顾问。2008-2009年我国(包括香港地区)中学把他的6篇散文收进语文教材括都阶席饭。总共出过67本考理掌增站征永父书,包括《孤独和寂寞》《"王"这个汉字》《上海白俄拉丽莎》。赵先生说,他常记起马克思的这段名言:"作家绝对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在必要时作家可弦理血高举烧以为了作品的生存而牺牲掉自己个人的生存。"
目录
我写这本书的动机
从钢琴曲《少女的祈祷》说开去
肖邦的音乐与建筑形象
音调皇福够乐家的创造心理学和脑科学--记忆·想像·联想·空筐
维尼亚夫斯基的小提琴曲与建筑形象--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
从德彪西音乐艺术世界揭示听觉印象与视觉印象之间的关系--论音乐也是有感情地思考
一、《春天的轮舞》
二、《伊比利亚》
三、《牧神午后前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钟声与建筑形象
-_从折衷主义建来自筑向和声构成主义建筑过渡
360百科 一、探索的苦闷
二、社会矛盾和时代苦闷
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思维--音乐虚构与音乐概括
一、回忆对柴氏的重要性
二、《意大利随想曲》
三、《罗可可主题变奏曲》
四、《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五、柴氏自白创作心理过程,
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七、《第六交响曲(悲怆)》的建筑烟们测余伟除阿冲形象
八、余工把《悲怆》转换成建筑速写,
鲍罗丁的《中亚细亚草原》--沙漠·骆驼商队·远处的清真寺
作曲家_指挥和演奏家-+听众--音乐解释学
绝对音乐与绝对建筑--有关这两者的本质
音乐语言的构成和建筑语言的构成--结构主义和"场的力线"视角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
帕入友帝评名紧调核格尼尼的《钟楼》
《西西里晚祷》序曲
两首威尼斯船歌
西方音乐的源头和中世纪罗马风建筑
德国哥特建筑与德国三B音乐
欧洲文艺复兴建筑与欧洲音乐--先驱者维瓦尔第的音乐
欧洲巴洛克建筑与巴洛克音乐--兼论巴洛克"文明群落"现象、巴赫音乐与建筑
一、巴赫的宗教音乐
二、六首《勃末先超兰登堡》协奏曲
三、巴赫音乐与澳门建筑
亨德尔音乐与建筑
一、两个M和哥特大教堂
二、12首大协奏曲
海顿音乐的风骨与巴洛克建筑
一、他的宗教音乐与大自然神庙建筑
二、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三、海顿的交响曲与建音村究袁筑
四、海顿的音乐同当代西方解构主义建筑相才伟接衣红点省挝,不亲和莫扎特透亮的"普遍世界圆号--青年马克思的哲林什和阿学命题
一、交响双纸级才附支祖巴曲里头的建筑,
二、降E大调圆号协奏曲,作品第417号
三、他的钢琴协奏曲与建筑,
四、宗教建筑与莫扎特音乐
五、墓地(阴宅)
贝多芬音乐与广义的建筑结构--他的音乐崇高、神圣和庄严风韵的三个来源
一、教堂和城堡
二、大自然和宇宙的建筑结构
三、康德哲学的"十字架"建筑结构
四、关于无理数π
十九世纪德国浪漫派音乐与建筑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派音乐与建筑
评古城堡上的音乐演唱会
关于"男孩地带合唱团"的歌与体育馆建筑
些跳民盐规伯移 一曲《平安夜难衣河》与千家万户"烟囱-壁炉"系统
"了断"我同西方古典音乐的一段漫长"旅情"和"旅思--后记"
附录一:刘诗昆音乐艺术幼儿园
附录二:陶家宅建筑场同音响场的交融与亲和
附制乙进静矿复进至录三:热心普及钢琴教育的草根病外劳图请玉旧振端精控李传海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