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白马驮经

在汉朝时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为了纪念白马而修建的,因此白马背经的传说应运而生。

  • 中文名称 白马驮经
  • 所属年代 南东汉
  • 发生地点 中国
  • 拼音 bái mǎ tuó jīng

  根据《四十二章经序》、《牟子理惑论》等多种典籍的记载,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汉明帝刘庄在永平七年(公来自元64年)于夜晚梦见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项有日光,在殿前飞绕而行。第二天会集群臣,问:"这是什么神?"当时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回答道:"听存抗适胜活山训投器极章说西方有号称'佛'的得道者,能飞行于虚空,神通广大,陛下所梦见的想必就是佛。"第二年,汉明帝派遣蔡愔(yīn)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十人远征西域求法。使团到达大月氏国后,抄得佛经42章,并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在此地遇见高僧迦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二师来汉地传播佛教。二师接受邀请,示苗课汉紧依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随蔡愔一行来到洛阳。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白马寺是我国汉地最早的佛寺,取回的佛经则收藏于皇室图书档案馆"兰台石室"中。这就是"白马驮经"的故事。

  迦摄摩腾(梵360百科Kāśyapamātanga),中天竺人,生卒年:?-73年,简称摄摩腾,或称竺摄摩腾,竺指国名,迦摄即迦叶(迦叶波),为婆罗门之大姓,意译为饮光,摩腾意译大象,他擅长礼仪,解大小乘经典,常以游化为流销能坚己任。竺法兰,中天竺人需缺艺易,生卒年不详,讽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据梁高僧传卷一载,永平十年(67)二师结伴前来中国后,居于洛阳白马寺,合译四十二章经,此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竺法兰还译有: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佛本行经、法海藏等,可惜今已佚失。二师同被尊为中国佛教的鼻祖。先后在洛阳白马寺圆寂,现寺内修有陵墓。杭洲飞来峰有白马驮经的浮雕像。

  【出处】南北朝·《汉法本内传》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学头她曲情必节画年以南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白马驮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