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栗索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桥凌空横跨于准修文和清镇两山峡谷间的猫跳河上。竹索粗大如拳,长约20米,桥高10米。两岸悬崖峭壁,河谷幽深,雄奇险峻,水流湍急,最大流量为每秒40立方米。
索桥,顾名思义就是用绳索搭建成的环重脚桥。在距修文县城20多公里的谷堡乡绿水村,就有一道铁索编酒裂青桥,此桥凌空跨在修文与清镇之间的猫跳河上。这里奇峰高耸,夹岸峭壁,桥似一条长龙腾空于两山之间。
索桥的整个桥身只用1根特船套住置长24米,粗8厘米的绵竹索构成,竹索旧确还话抗历拴于两岸悬岩凿成的石孔中。桥索离水面10多米,上套1个弓形曲木架,过桥的人将来自自己缚于曲木架上,仰面360百科向天空,双手握索,缓缓移握前进。索渡悬空,初次过桥者均感惊险刺激。
- 中文名称 乌栗索桥
- 种类 索桥
- 建造年代 明代
- 地点 贵州省修文县谷堡乡绿水村
- 建材 一根竹索
索桥历史
建桥
此桥建于何年代时间不详,据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兵部尚书兼五省总督朱燮元《督黔善后事宜疏》中来自有"在小索桥设哨"记载波充职职为河卷其守,证明此索桥早在明代就已存在。
据当地人在清道光十年(1830年)所竖的功德碑记载:此桥历为修文,清镇两县人往来之捷径。
红军渡河
360百科 1936年,中国工罗东承农红军2、6军团长征时,曾在此渡过猫跳河。当时国民党中央军围追堵截红军,用飞机轰炸渡口。所幸人、桥无损。
停用
据绿水村主任王佳祥利仍介绍:他们家先辈明代从随春末江西迁居到此,此索桥历代均由他们王家负责看管兼给过往行人放索。他的爷爷王维忠从小在此看管索桥,直到1978年上游电站截流发电,河水举普找凯曲刘刑我末来居变浅,往来行人改为涉水过河,索桥才停止使用。
索桥评价
我国是最早发明造桥术的国家,造桥所用材料不同,有石桥、木桥、铁桥和藤桥等,只用1根麻索或钢丝索建成的索桥,在藏区和滇西少数民族集农济地区有少量使用。而用1根竹索构成的索桥,凯周质体给目前仅见于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