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硬件固件接口设计:提高嵌入式系统开发效率的最佳实践

《硬件固件接口设计来自:提高嵌入式系信刻太统开发效率的最佳实践》一书的出版社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是2011年11月1日。

  • 书名 硬件固件接口设计:提高嵌入式系统开发效率的最佳实践
  • 别名 Hardware/Firmware Interface Design:Best Practices for Improving Embedded Systems
  • ISBN 9787302267010, 7302267014
  • 页数 274页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硬件/固件接口设计:提来自高嵌入式系统开发效率的最佳实践》的主要特色是包含300多个最佳实践,可为开发过程及设计的各个方面提供详细的指导。这些最佳实践的应用效果极佳,但是它们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况。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地对照检查它们。全书处处强调让工程师形成他们自己的最佳实数笔孙操触包照践集。尽管工程师是以这300多个最佳实践作为起点的,但是应当以此为基础不断发展,逐360百科渐形成他们自己的最佳实践集,因为这样做可以增加其所在组织的项目获得成功的几率。

  为了帮助工程师理解这300多个最佳实践,同时为了帮助他们创刚代领认主混皇况间地建自己的最佳实践集,《硬件/固件接口设计:提高嵌入式系统开发效率的最佳故做围养任说从杆容任实践》列出了七项原则作为纲领性指导。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没有特别合适期已制的最佳实践,这些原则也能帮助工程师遵循正确的要目临得损奏批方向工作。依靠这七项原则满妈该受及和300多个最佳实践,将提高洲联条客督令培副加因省设计小组成功生产嵌入式系统产品的能力。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斯特林汉姆(Gary Stringham) 译者:张鼎 贺小川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硬件/固件接口

  1.1.1 硬件、芯片及组件

  1.1.2 固件和设来自备驱动程序

  1.2 最佳实践

举团二  1.2.1 原则

  1.2.2 原则和实践带来的好处

  1.3 "一360百科次成功"还意味着……

  1.3.1 更易于编程

  1.3.2 更易于调

  1.3.3 更易于变通地解决缺陷

  1.4 目标读者

  1.4.1 硬件工程师

  1.4.2 固件工程师

  1.4.3 本书在大学环境中的应用

  1.5 项目的生命周期

  1.6 案例研究

  1.6.1 Unity ASIC中的单色视频组件

  1.6士作审交观义必球过他务.2 优秀示例的案例研究

  1.7 小结

  1.8 参考文献

  第2章 原则

  2.1 硬件/固件接口设计的七项原则

  2.1.1 协同设计

  2.1.2 克早稳湖确定并遵循标准

  2.1.3 均衡负载

  2.1.4 设计要考虑兼容性

  2.1.5 预测影响

  2.1.6 设计要考虑意外

  2.1.7 事先计划

  2.2 小结

  第3章 合作

  3.1 第一步

  3.1.1 角色

  3.1.2 启动会议

  3.口移传齐委服善因信2 正式合作

  3.2.1 例会

  3.2.2 初期的固件殖燃助听赶以时支持

  3.2.3 联合开发技巧

  3.2.4 后期的硬件支持

  3.2.5 文档

  3.3 非正式合作

  3.3.1 正式的组织结构

施周剂派  3.3.2 硬件工程高字苦病任者配罗分粒合师的主动性

  3.3.3 固件工程师的主动性

 加赵映艺件款读合督 3.3.4 合作解决问题

  3.4 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4章 计划

  4.1 行业标准

  4.1.1 既有标准

  4.1.2 实现标准

  4.1.3 标准的扩展与创建

  4.2 通用版本

  4.3 兼容性

  4.3.1 向后及向江资垂距前兼容的范围

  4.3.2 新旧版本的组合

  4.4 缺陷

  4.4.1 归档缺陷

  4.4.2 修复缺陷

  4.4.3 查找缺陷的测试计划

  4.5 分析

  4.5.1 共用引脚

  4.5.2 缓立只影毛木冲区管理

  4.5.3 硬件/固件交互

  4.5.4 分析第三方的IP

  4.6 事后检查

  4.7 小结

  第5章 文档

  5.1 类型

  5.1.1 文档的级别和均联四差思亚续临选类型

  5.1.2 芯片级友赵件氧良差城岁压文档与组件级文档

  5.1.3 支持与不支持文档

  5.2 文档管理

  5.2.1 文档标准

  5.2.台万发上息晚2 何时编写文档

  5.2.3 准确性

  5.3 审阅

  5.3.1 何时审阅

  5.3.2 跟踪文档变

  5.3.3 固件工程师应承担的审阅责任

  5.4 内容

  5.4.1 大体内容

它皮很  5.4.2 模板文档示例

  5.4友搞.3 历史

  5.4.4 功能与假设

  5.4.5 参考和教程

  5.4.6 术语表和勘误表

  5.5 寄存器

  又业死福冷器弦绝5.5.1 寄存器文档

 国官促界管必余磁 5.5.2 寄存器设计工具

  5.5.3 寄存器表

  5.5.4 寄存器的细节和描述

  5.6 数据位

  5.6.1 寄存器映射格式

  5.6.2 数据位的位置、类型及默认值

  5.6.3 数据位的描述

  5.6.4 中止的影响

  5.6.5 测试及调试数据位

  5.7 中断

  5.7.1 边沿触发型中断和电平触发型中断

  5.7.2 中断的使能与应答

  5.7.3 中断尚未完全完成

  5.7.4 无介入的重复中断

  5.8 时间

  5.8.1 时间范围

  5.8.2 时间单位

  5.9 错误

  5.9.1 两种类型的错误

  5.9.2 有关错误的丰富信息

  5.9.3 发生错误后组件的状态

  5.9.4 固件恢复的步骤

  5.10 信息

  5.10.1 非法配置

  5.10.2 状态机

  5.10.3 如何中止

  5.11 小结

  第6章 超级组件

  6.1 超级组件的优点

  6.1.1 组件的附属资源

  6.1.2 包含未使用逻辑的理由

  6.1.3 反对包含未使用逻辑的理由

  6.2 联合

  6.2.1 设计超级组件

  6.2.2 制作超级模块

  6.2.3 改进设计

  6.2.4 添加未来的功能

  6.2.5 超级组件的版本号

  6.3 I/O信号

  6.4 参数化

  6.4.1 减少硅片空间

  6.4.2 参数化风险的最小化

  6.4.3 固件的参数化信息

  6.4.4 可选的与固定的寄存器及数据位

  6.5 小结

  6.6 参考文献

  第7章 设计

  7.1 事件通知

  7.1.1 无指示

  7.1.2 延时

  7.1.3 状态位

  7.1.4 中断

  7.2 性能

  7.2.1 增大缓冲区

  7.2.2 提前工作

  7.2.3 调整

  7.2.4 裕度

  7.3 上电

  7.3.1 上电时的交互

  7.3.2 I/O线路的上电状态

  7.3.3 组件级的电源控制

  7.4 通信与控制

  7.4.1 错误信息

  7.4.2 DMA功能

  7.4.3 I/O引脚共享

  7.4.4 隐藏实现细节

  7.5 小结

  第8章 寄存器

  8.1 寻址

  8.1.1 处理器访问

  8.1.2 芯片的基址

  8.1.3 组件的偏移量和基址

  8.1.4 寄存器的偏移量

  8.1.5 子组件

  8.1.6 迸发

  8.1.7 未使用的地址单元

  8.1.8 下一代芯片的变化

  8.2 位分配

  8.2.1 分配数据位的位置

  8.2.2 多位字段

  8.2.3 多寄存器字段

  8.2.4 未使用的数据位单元

  8.2.5 下一版本的变化

  8.2.6 数据位类型

  8.2.7 寄存器中的数据位类型

  8.2.8 根据操作模式编组

  8.2.9 组件的多次例化

  8.3 数据类型

  8.3.1 整数

  8.3.2 实数

  8.3.3 指针

  8.3.4 常数

  8.4 硬件标识

  8.4.1 芯片ID和版本

  8.4.2 组件ID和版本

  8.5 通信与控制

  8.5.1 必要的信息

  8.5.2 组件中的排队任务

  8.5.3 一致的寄存器内容

  8.5.4 访问原子寄存器

  8.6 小结

  第9章 中断

  9.1 设计

  9.1.1 中断超级模块

  9.1.2 分级的中断结构

  9.1.3 中断共享

  9.1.4 中断源信号的完整性

  9.1.5 中断触发的类型

  9.2 待决寄存器

  9.2.1 应答中断

  9.2.2 中断位置的次序

  9.3 使能寄存器

  9.3.1 1使能中断

  9.3.2 使能控制中断

  9.3.3 使能的默认设置

  9.4 可选的寄存器

  9.4.1 中断源状态寄存器

  9.4.2 抢占寄存器

  9.4.3 原子使能寄存器/原子关闭寄存器

  9.4.4 屏蔽寄存器

  9.4.5 例化寄存器

  9.4.6 可选寄存器的地址

  9.5 中断模块回顾

  9.5.1 中断通道

  9.5.2 中断模块

  9.5.3 外部连接

  9.6 双边沿触发

  9.6.1 利用两个中断通道

  9.6.2 头边沿和尾边沿中断的通道位置

  9.7 使用中断模块

  9.7.1 何时分配中断通道

  9.7.2 重复中断

  9.7.3 地址映射

  9.8 小结

  第10章 中止等

  10.1 定义

  10.2 停止

  10.3 复位

  10.4 中止

  10.4.1 中止的必要性

  10.4.2 固件与中止的交互

  10.4.3 中止的行为

  10.4.4 中止组件间的交互

  10.5 小结

  第11章 钩子

  11.1 针对钩子的设计

  11.1.1 增加哪些钩子

  11.1.2 增加寄存器

  11.1.3 查找潜在问题区域

  11.1.4 删除变通措施

  11.2 查看

  11.2.1 内部寄存器

  11.2.2 信号

  11.2.3 存储器

  11.2.4 状态机

  11.3 打探

  11.3.1 破坏性的读写

  11.3.2 输入和输出信号

  11.3.3 重写寄存器

  11.4 监视

  11.4.1 事件跟踪

  11.4.2 定时器

  11.4.3 数据观察

  11.5 其他钩子

  11.5.1 旁路

  11.5.2 测试和调试所需的附加资源

  11.5.3 专用处理器

  11.6 小结

  第12章 结束语

  12.1 要点

  12.2 受益

  12.3 硬件/固件接口设计的七项原则

  12.4 产品终于可以运转了!

  开始发货吧!

  附录A 最佳实践

  附录B 电动车控制器的规范

  附录C 将本书作为大学教材

  附录D 术语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硬件固件接口设计:提高嵌入式系统开发效率的最佳实践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