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称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皱的平纹丝织物为縠,也称绉纱。
- 中文名称 縠
- 拼音: hú
- 笔画数: 16
- 部首: 殳
详细释义
〈名〉
有皱纹的纱:绮罗绫~。
《周礼》疏:"轻者为纱,绉者为縠。"
郑码:BWZQ,U:7E20,GBK:BF65
皱纱 [crepe]。用细纱来自织成的皱状丝织物。如:縠衫(薄纱的单衣);縠纹(即绉纱的皱状纹。往往用来比喻水波纹);绮罗绫縠360百科。
典故
汉以后又称"纱怀机学衡未响殖族节视合縠"。一种有绉文的纱,以轻薄著称,向为贵重衣料。近年湖南长沙一带出土的西汉初年的细绣纹纱罗,薄如烟雾,且有仿泥金银印花彩绘薄质织物。每件纱衣重不到一市两,近乎汉人说的雾縠,南朝人说的天衣。
《楚辞.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后汉书.章帝纪》:"癸巳,诏齐相省冰纨、方空縠、吹纶司死括制哥费起游巴双龙絮。"李贤注:"
《释名》曰:'縠,纱也。'方空者,纱薄如空技也。或曰空,孔也,即今之方目纱也。"
《世说新语.轻诋》:"何处闻有蔡充儿"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曰:"高平刘整有隽才,而车服奢丽,谓人曰:'纱縠,人常服耳。'"
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袖所最软异文绫,裾轻单丝縠。"
《宋史.食货志上三》:"其纤丽之物,则在京有绫锦院,西京、真定、青、益、梓州场院主织锦绮、鹿胎、透背,江宁府、润州有织罗务,梓州有绫绮场,亳州市绉纱,大名府织绉縠......以供服用及岁时赐与。"
宋朝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阑风静縠纹平。"
宋朝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ࠀ�胡谷切,音斛。《说文》细缚也。《玉篇》纱縠也。《广韵》罗縠。《增韵》绉纱曰縠,纺丝而织之。《释名》縠,粟也,其文足足而踧踧,视之如粟也。《战国策》不若王爱尺縠也。《注》縠,细繗也。《史记·司马相如传》垂雾縠。《注》言细如雾。《后汉·章帝纪》诏齐省冰纨方空縠。《注》縠,纱也。《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注》縠,今之轻纱。